全球石油金融市场丑闻的“中国样本”,曾叱咤风云的中航油新加坡总裁陈久霖“炼狱”1035天,狱后还乡炼身养性17个月,近日再次腾空出现于公众视野——6月21日,49岁的他被曝“空降”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履新,官方网站上也悄悄挂上了他带有改邪归正意味的大名——(副总经理)陈九霖。
据媒体报道,自去年1月从新加坡出狱回国以来,陈九霖一直深居简出,近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首次公开露面,上台演讲《上市与并购实战回顾》课程,并接受了新浪财经频道的独家专访。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九霖带职登场引来公众的强烈关注。大多数观点指出,一名服刑期满的狱后犯在短短时间内再次委以高职,十分值得质疑和抨击。也有少数观点认为,一个有着商业头脑的“打工皇帝”在历尽惩罚与责任后,社会应包容他的回归。不过,陈九霖以一种曲线方式重新进入国资委企业的“队伍”,褒贬是非还应追源溯本,从沦为囚犯的那一天,他似乎注定成为牺牲品——为自己的张狂个性、为失败的企业治理能力甚至还要为体制献身。
4年零3个月,6年前当新加坡警方宣判陈久霖的那一刻,很多人在鼓掌的同时也为他求救无门憋屈。如果真像陈九霖后来所说的那样,自喻堪比华尔街的银行家,既是一个国家外派的企业高管,就无法因个人罪名让政府置身事外。可是,当媒体打出“陈久霖或获刑70年终身监禁”,与最终的审判结果天壤之别时,谁能肯定政府在其中没有外交斡旋,或是施以影响呢?
李德林先生在《干掉一切对手:看高盛如何赢得世界》一书中,非常形象地讲述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高盛、雷曼、大摩、AIG等政企之间汹涌波涛的拼斗场面。的确,企业巨头与政府尤其是金融部门之间可谓唇齿相依平起平坐。因此,从经济掠夺性上来讲,企业寡头意欲图谋更多的政治权力,左右政府决策的方向,而政府部门对于它们的依赖性不言自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资委当初并没有在中航油事件中强势插足,对陈九霖案件审判施加影响,甚至连家属提出引渡回国服刑的请求都遭到拒绝,或许有些为过。
于是,委屈换来今日的委任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记得刚出狱的陈九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诘道:“卖国家股我能个人决策吗?中航油集团都决策不了!”他提出要向国家讨个“说法”,一个他无法解决无从决定的“说法”。于是,当这位金融大佬重新出现在北京建国路的摩天写字楼里,静谧俯视长安街时,谁能说他应不应该呢?
让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这是人类的强项也是人类的智慧。双规,判刑,这些与任职无关。职务务虚,权力务实,不是公务员,可以进企业。或许,对于陈九霖来说,为国家犯下的错,只能由国家决定他的存亡。
世间已无陈久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