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我们都“听腻了”


 平时我们在报纸上,电视上屡屡会看到,在一些有关现场采访的即时报道中,我们希望了解的是事件的内容,而不是所谓的“官本报道观”和“官腔”。最厌烦的就是全篇竟是些:什么领导的批示?某某某领导的名字一大串,还有如何重视,高度关注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为官就是要知道身兼责任的重大,否则就该回家种地。

  623日央视有报道,央视主持人邱启明连线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采访汛情。这位官员在强调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后,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对救灾的指示,主持人打断说:“平主任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群众有没有转移?”但平其俊又接着介绍从国家防总、水利部到省防总一连串官员的批示,主持人再次打断,追问平主任:“我是非常想了解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

 灾情如火,举国关注,电视直播的时间那么有限,不拣最重要和公众最关注的信息说,却连篇累牍地介绍一连串领导的名字和他们的批示,这并非江西防总这位官员首创,而是长期以来灾难新闻发布中的一个陋俗。无领导,不报道,领导批示不下,领导不到现场,就不报道灾难;领导批示到了后,一切报道就以领导为中心,于是,灾难仅仅成为“领导如何亲民”、“上级如何不辞辛劳指挥救灾”的背景,灾情的悲剧被官僚的逻辑异化为展示领导救灾政绩的喜事,成何体统?

 正因为一直以来灾难新闻发布都是如此,当这位官员在被主持人打断后,丝毫没有转入正题的意思,而是接着介绍领导和批示,不提“决口有多大”、“群体有没有转移”。不是他对尖锐的打断无动于衷,而是,照着稿子念的这位官员,根本不知道如果不念领导批示的话还能发布什么灾难信息。毫不客气地说,也许这位官员自开始就没把与央视的连线当成发布灾情的平台,而是当成宣传自身形象、展示领导政绩、推卸灾难责任的机会。这从其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潜台词无非是想说,不是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去守,而是该决就决了,真是天大的笑话!这责任可以推卸吗?由此让我想起了《南征北战》中李军长的一段台词来:“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真乃如出一辙。

 可惜,现实中这样的官腔灾难发布到处都是,充斥于每天的电视和报纸上,我们早已都听腻了。当今社会,官腔大行其道,“将领导置于一切之上”这种灾情发布传统连绵不绝。事实上,很多时候的新闻发布都是官员自说自话,“我说你听”的单向发布,记者根本没有插话和打断的机会。作为新闻通稿发到报纸上后,民众更无法打断了。如果任其泛滥,社会怎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