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的寄语


春蕾一夜沐雨开

——全国少数民族作家2010改稿班侧记(六)

这次《民族文学》改稿班是中国作协党组列入了2010年的大事之一,作协党组非常重视,为此会议期间李冰书记特意寄语大家,他说:“希望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作家,特别是年轻的少数民族作家获得创作丰收。”

李冰书记的寄语让许多人感动,凌春杰、王向力、秦芜等人纷纷表示:“这次改稿班收获很多,感动很多,特别是何建明副主席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开幕式表示祝贺,让我们倍感激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与改稿班的作家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他的讲座平实而知识量大,对小说技法、小说中人物内心的活动描写,以及当下小说的走向,都一一进行了讲述,赢得了改稿班作家的阵阵掌声。”

在中国作协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少数民族作家2010改稿班”取得了成功,改稿班期间,不但收到了五十多位作家的近200万字的作品,而且有的作家在听完专家们的讲课后,有了灵感和创作激情,经过与编辑们交流后,对稿件又进行了修改,他们都非常刻苦勤奋,有的通宵达旦,有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只吃了些方便面,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又新创作了作品,创作热情之高,创作质量之高,是令人欣慰的。

阿舍、吕金华、冯煜他们在感言中说道:“各位老师的讲课,犹如醍醐灌顶,打通了我的写作关窍,如李敬泽老师的‘小说要枝繁叶茂,也要有场面和生活的气息,只要坚持,就能够成功’,坚定了我的写作方向;各位编辑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看到了我写作中需要努力的地方,同时也感受到了消失多年的师生情谊。”

扎西措、李炬、杨柳等人说:“像李霄明副主编在讲课时所说,‘写作与开车甚至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开车,距离太近,容易追尾;距离过远,又会跟不上。写作也是一样,要掌握分寸,写作就是强调一个度字。作家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当然也暗下决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民族文学》改稿班结束了,正如有作家言:此次改稿班令我为之一新,上海世博会以多元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看见了地球人最终的归属是以文化的最高境界——和谐而走向前方的。它的内涵恰恰在“改稿班”得到了延伸,各个民族的同学们带着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交流一堂,展示了多元文化的巨大魅力,这种聚会让我受益终生。

呼和浩特是座美丽的城市。它有西洋教堂,也有穆斯林的清真寺,更有佛教的寺庙,它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几十位少数民族作家来到这个城市,或许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他们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留下踪迹——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与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作协联合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2010改稿班”,将会在少数民族文学史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出日落,又是一天的清晨,阳光洒进蒙古风情园,一阵歌声随朝阳而起……

    蒙古草原的美丽

在五月依次展开

太阳 雨水

让草原绿了又绿

 

带着各个民族的吟唱

带着五彩斑斓的文学梦想

我们相聚在这里

五月的草原

属于文学!

 

在这里 我们聆听文学的声音

在这里 我们触摸文学的脉搏

交流  探索 思考

穿行在文学博大、幽深的殿堂

让我们身后的民族

给我们支撑和前行的方向

我们期待 与文学再次相约

愿我们的笔会更深情 更诚挚 更有力量!

 

20106月写于蒙古风情园可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