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个子矮小而孱弱,每每为街童欺负对象,当时几乎每个出手的街童,都是李小龙化身,所以觉得李小龙(及其模仿者)特别讨厌,于是“整军经武”。整军:是用指甲钳,将指甲以两记钳成尖角;经武:是一般人用腿,我就用爪。到了某天,街童杰仔出现了,他当时已经腹肌微现,手瓜起展,上衣敞开,成个唐山大兄造型,幸好他个子不高,一记小三脚就蹬过来,于是我就右手扣挽,扣实其腿后就一马遛前,一下“龙爪手”,挫下其胸,三道血彩立现,这场讲手,就到此为止。以后每次见我,杰仔就敞开胸前三度伤痕,以示记恨,但再没挑衅我了!
仿李小龙者之下场
其实杰仔之败,是败在学李小龙之形,因为当之年青人,喜欢将腿抬在半空,以示自己筋够松,持久力够,于是就给我扣住他的腿。学过拳武术的人,知道腿不能踢得太高,一旦对手踢得高,就似叶问般,托之哉! 第二个破绽是:好端端为何敞开胸膛演示肌肉,于是就给我有机可乘一爪见红。至于李小龙的吼叫声,甚觉讨厌,你看“叶问”电影,对打数场,有几时吼叫过,但一般笨小子都集中引人注目的杂耍手法,而忘记了拳脚之用。小学时最好讲手的几个同学,中学都念不完,有两个十几岁就成了石油气搬运工。2005年,我空降在一家荃湾区的上市公司,助其创办股东协调董事局之纷争,赫然在这工业大厦内,见到杰仔,在当个搬运工,当时的他,已肌肉
不再,身型髅骷,似被生活的重担甸甸在压,心里自忖,是否李小龙的错?!
早两代的投行小子,自作聪明当上市公司主席,其实都有李小龙的影子,牙擦擦,自以为贯通百业,咤两句商业模式就变得天下无敌,可惜他们没有李小龙幸运,三十来岁就可以见上帝,败亡后仍然要活下去,但李小龙的功夫精华,究竟在何呢?直至看了电影《叶问1》,才看到点端倪,若果李小龙的是《截拳》,叶问的是更高级的《捷拳》,第一幕与老廖过招已清清楚楚,但叶问并不需要在招式上有任何过你之处,只是每下子敏捷你一点点就大大胜过你。像老廖这些老屎忽,亦是企业常见物种,讲招时下下有力,出招时每慢半拍,到樊少皇饰演的北方佬,气势如牛,月旦咏春是女人所创,并不应为男人所习,叶问一句:“看怎样用矣!”道出天下功夫 / 学问真谛,叶问由(问)得(哲),已达 “哲拳”,然后再下一城,升级为 “拳哲” 了! 而更精彩的应该是叶问的老爸,没有将这小子命名为叶《学》,否则又多一个《学》而不《问》,焉会有大师出生 ! 没有叶问,怎会有李小龙 ?怎会有截拳 ?
强逼上位,强差成品
华人父母,最容易扼杀下一代的举动,就是软强逼下一代学习,现代的阶级饥饿家庭,拼命希望儿女能向上爬,每每将儿女密密麻地送去学这学那,(就好像「小狼」,十七岁前心底拒绝任何学习),一旦过火,那就真正杀死你的儿女了。反观叶问无所事事,赋闲在家就是打木椿沏茶,而且亦无商务污染,对于当时佛山开办拳馆热一点兴趣都没有,所有上乘的学问(其实应开始转称问学),都是由赋闲,无聊,无所图开始,才能得成正果,现代的父母,太过有欲有求,反而令年青人容易自杀自弃,大部分父母亲掌握不到丁点“无欲乃刚”的道理,
而现代人所谓亲子,有形无神,最后都落得一场虚情假意,充其量做出多几个郭沫若,黎明,林峰。古人用“循循善诱”一词,今用首重引《诱》与挑逗,以和善面孔,令其循迹,而不是反过来先用假善面,然后令其软就范,再纳入硬轨迹,这只能算是《虽善未诱》,这亦今日中港政府出尽招数,都难过政改的病因所在,八十后之聪明,根本已看通你们这些老鬼的老招式。 有时间看由古兆勋兄介绍的网上文章 : 新浪博客 – 信力健的BLOG:美国小学生作文: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0j5an.html ,看看我们中国人对教育的后知后觉以至不知不觉。
作者为MASTERMIND传承壮大CEO
[email protected]
捷拳胜截拳,问哲方成师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