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丢到池塘淹死的开国大将
最近,解放军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织的将帅子女与青年学子共话《星火燎原》座谈会,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给在座的大学生们讲了徐海东大将鲜为人知的身世。现摘录如下:
徐文惠接受记者采访
我的父亲出生在湖北黄陂,一个窑工的家庭。这个家族世代做窑工,祖上原来在江西景德镇烧窑,做瓷器,后代迁居湖北。到了我父亲这一代是第七代窑工,现在我大姐的孩子还在烧窑,已经是第九代窑工了。当然“窑工”这个词的性质已经根本不同了。
我父亲的家庭非常穷苦,我父亲从小到18岁,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们兄弟姊妹10个,他最小,我奶奶46岁的时候才生他。在农村里,有了儿媳妇了,婆婆又生孩子,是很丢人的事。我大伯的孩子比我父亲都大,所以我父亲生下来的时候家里觉得很丢人,让我奶奶把他丢到池塘里淹死。奶奶到池塘要丢掉父亲时,我父亲哭了,我奶奶舍不得就又把父亲抱回来,这样父亲侥幸活了下来了。
年轻时的徐文惠与父亲在一起
父亲非常喜欢读书,但是没有条件上学,后来因为我奶奶家的亲戚有一个是私塾的校长,所以父亲就半工半读读了三年半的私塾。可是因为打抱不平,打了地主的孩子,被开除了,后来他再没有机会进学校念书。但是我父亲一直非常喜欢学习,他借了很多书自己去学。我在写文章时曾采访过一些老人包括我父亲的弟弟,他们都说我父亲非常的用功,没有纸张,就把地当纸,树棍当笔练习写字。
徐海东同夫人周东屏及子女们在一起
后来我父亲的家乡闹革命,父亲接受了马列主义革命思想,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派他到武汉学军事,当的是国民党的兵,是顶替别人的名字当的兵。北伐战争爆发后,父亲参加了叶挺的部队,就是被称为铁军的第四军,他当了一个代理排长。汀泗桥战斗中,父亲用一个排的兵力消灭了四个连的炮兵,缴获了12门炮,当时的张发奎师长非常欣赏他,把他提拔到少尉排长。以后和黄克诚叔叔一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都离开了北伐军。当时党组织派我父亲回到家乡,组织自己的队伍,于是他又回到黄陂,组织了游击队,领导了年关暴动。暴动失败后,我们家族的人被国民党大屠杀,一次就杀了66口。从这个血的教训,我父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革命必须有自己的武装,这之后,他更加积极号召穷苦人参加革命,组织游击队,从此拿起武器走上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斗争,直至成为共和国的大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