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吉利为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沃尔沃是全世界顶尖的车款,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曾看过一个广告,讲的是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飙车。翻车好几次以后,坐在驾驶座上的人,没有任何问题。让开车的人不受到任何伤害,沃尔沃曾成功的秘诀在于此。而沃尔沃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经营好,所以才会被福特接管。福特公司也一样没有能把沃尔沃重新再造,让人们一如既往的喜爱沃尔沃。
沃尔沃能卖给吉利,我想一共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吉利本身在经营13年的经历中,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所谓成功经验,是说,吉利至少是赚钱的,尤其是他把车造的像熊猫的情况下。吉利08,09年都有丰厚的利润,所以不仅在香港股票上市,还能在中国这么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次之所以吉利能收购沃尔沃百分之一百的股权,第二个原因是福特汽车公司看重中国的巨大市场。花18亿美元买一个品牌,买一个沃尔沃的技术,买一个知识产权,买所有的核心技术,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的。所以我们把这件事比喻为穷小子取洋媳妇,关键就在这里,吉利何其有幸或者说有这么大一个机会,收购一个顶尖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18亿不算什么,吉利在花这个钱方面是很值的。
文化化解之殇
沃尔沃是来自瑞典的,对于瑞典人来讲,沃尔沃是他们的民族文化,是他们的骄傲,或者说是他们心中的标针。后来沃尔沃由美国福特接手,美国文化进来后,出现了文化相容上的问题。沃尔沃之前就一直在不断亏损,其实最近也一直在亏。亏损使福特汽车不得不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别人,当然不会丢给世界各国,会丢给偌大市场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谈到文化,就很有意思。这里有瑞典的员工,我们称为瑞典的文化,有美式的管理,是美式的文化,最终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的文化怎样能够统合所谓瑞典的文化,美国的文化加上中国的文化。吉利有没有办法化解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这一点中我看到了危机。也就是说收购的成功率太低,并购以后,今年的第三季度,沃尔沃才能够真正的移种。不管是否像李书福董事长说那样,还是保留沃尔沃原来的经营团队,保留他原来在瑞典和比利时的工厂。但是他还是很可能在北京建厂,建厂至少需要3-5年,甚至更长,8年、10年。这是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蛮大的困扰。在往后的18个月,如果文化无法融合,势必会出现意见分歧,会导致不适应症。穷小子取到的洋媳妇,最后跑掉了,剩下的就是穷小子。
第二个问题可能更严重,吉利是比较经济型,山寨的,或者说大众化的,现在要经营沃尔沃,是高档、价格昂贵的。这两个完全不一样,大众市场文化跟所谓的高端文化是有差异的,这不是阶级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经营问题。在管理上,这个问题的确是太难。并不是说像李书福说的,吉利归吉利,沃尔沃归沃尔沃管理。因为吉利必须要介入沃尔沃的经营,辅导他的未来市场。不能只看到大陆的偌大市场,还应该看到沃尔沃在全世界里面不断出现状况,不断出现更大的问题。这里其实就谈到吉利收购沃尔沃最值得担心的问题。
输血还是造血
假设没有办法从经营的大众市场进入高端市场,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过去的吉利是在国内的经营模式,如今变成全球性的。因为沃尔沃其实是一个全球品牌,他不是单一的只是中国的品牌,这个是我们最担忧的。而事实上这个也可能会出现状况,因为他的复杂性不是吉利任何经营者,任何管理者可以想象到的,他的难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怎样能够让技术顺利转移过来,这个部分同样让人担忧。让沃尔沃的核心技术真正的成功收购,这个难度非常高。因为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吉利没有,吉利有的只是吉利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绝大部分是copy技术,不是像沃尔沃的这样的顶尖的核心技术。如若处理的不好,加上技术的移转将会变成一场梦。
李书福希望不是吉利输血给沃尔沃,而是希望沃尔沃可以自己造血。让他自己能够转亏为盈,能够继续让他在市场上拥有天王的地位。最令人担心的是财务结构,财务结构上是18亿,更多的是希望政府部门可以介入,希望能够累积到27亿。他在北京成立了两家投资公司,总共的资本达到112亿,是不是真的有钱到位,无从考证。但是从财务的结构来看,沃尔沃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在这个移转的过程中,是不是出现很重要的微妙的变化,甚至扩大他的亏损,一旦亏损将造成吉利的偌大负担。因为吉利毕竟是一个不算大的公司,现在就像是小孩子开大车的概念。6岁小孩子去玩沃尔沃,这个是最值得我们忧心的。当然审批还没下来,是不是能够通过审批,还不知道。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危机在等待着他们。前面的风光能延续多久,灿烂能够持续多少时间。18个月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我们也不是希望吉利失败,只是还是要提醒吉利失败可能将会面临。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想要时而吞下,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我们的忠告,也是我们的担忧。
吉利收购沃尔沃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忧也是喜,忧的地方是,消费者未来的保障是什么。喜的地方是,沃尔沃可以让没有钱的消费者也可以拥有,而不再是只有有钱人的专利,这部分确实可以得到一点利益,而这个利益到底可以存在多久,是不是会变成泡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