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宙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李跃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5月31日下午,在中国移动的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领导在大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领导班子主要领导的任免决定。这一消息迅速通过网络和通信载体从北京的金融街传向了世界。
“这是根据国资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一次正常调整。”记者致电中移动相关人士,希望得到一些本次任免的细节,对方轻描淡写的说。
中国移动的成长和崛起与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移动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风生水起密切相关。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任何一个举措无疑都会给互联网本不平静的水面带来了涟漪。更何况像这样的重大高层调整,中国移动在过去十年仅仅发生过一次。
外界的猜测和关注甚至比中移动人本身都更敏感。5月31日香港股市收市的最后几分钟,中国移动股价出现突然拉升,验证了市场对这一人事调整的正面期许。
通过对王建宙“轨迹”的梳理和李跃的“跃位”我们试图去解析这一变化给中移动的未来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会使整个行业和产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王健宙“轨迹”的外延?
中国移动“大象快跑”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中国移动使我国在通信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得到迅速提升。
“要做就做最好的,不但是国内最好,还是国际最好。”这是王建宙经常说的一句话。
2004年上任之初,王建宙首先在管理层面上导演了一场乾坤大挪移般的集中化管理。2005年5月,王建宙将“四省一市”的领军人物互调:北京移动原总经理沙跃家升任集团副总裁,其职由广东移动总经理李刚接替,浙江移动总经理徐龙调任广东,山东总经理刘爱力调任浙江,云南总经理李秀山调任山东,广东副总经理林振辉升任云南移动总经理。
这场高管调动的风险在于,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四省(市)收入占中国移动一半以上,这几人在原位多年,均是功高位重之臣,李刚掌舵广东移动期间更曾创下全国省级运营商1天1个亿的收入纪录。如果此举不当将对中国移动业绩产生致命打击,王建宙接下来的工作也将更难开展。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将设备采购权限逐渐从省公司回收到集团公司,实行集中采购,这种中央集权式的调整当即显现效果。中国移动披露数据显示,2005年设备采购成本较2004年下降27.9%。
王建宙上任后特别强调提高中国移动的国际化水平和中国移动的社会影响力,任何国际战略出发点都应以营利为原则。在这个方针指导下,2005年以来,中移动先后成功收购华润万众和入股凤凰卫视。2005年初,中国移动成立针对国际化的投资办公室,但接下来的收购进程却一波三折。
2005年1月,中国移动向巴基斯坦电信递交参加股权竞购的竞标意向书,在最后一轮被半路杀出的阿联酋电信“击退”;2006年4月,以53亿美元竞购Millicom公司,但Millicom半路突然提高价格,这宗被称为中国电信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最终未获中国移动董事会通过。直到2007年1月,中国移动终以2.84亿美元收购巴基斯坦的Paktel公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并购。
当王建宙带领中国移动进军农村市场时,来自各大机构的分析师、投资人对此都不看好。实际上,那些手持低至280元诺基亚、摩托罗拉低端手机的农村消费者除了打电话外,对中国移动推出的音乐下载、短信息和手机铃声同样感兴趣,而中移动特别针对这些用户推出的特色短信服务业为他们的生计直接给与了帮助。
王建宙主政中国移动6年,确立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提出“移动信息专家”,提出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全新核心价值观。王建宙于2004年11月开始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负责公司全面管理工作。在以王建宙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近年来中国移动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规模发展,深挖“新客户、新业务、新话务”,使企业从小到大、由大变强,已成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市场价值最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电信企业。
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在上海举行。王建宙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互联网早期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卡恩一起荣获国际电联201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奖。三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人物的获奖理由是,他们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电话对联通世界以及保障世界各地用户安全使用互联网作出贡献。
国际电联指出,中国移动运营着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超过5亿,其网络覆盖中国所有的主要城市以及偏远的农村地区。王建宙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其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世界的肯定。“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也不仅仅是中国移动的荣誉,更是中国电信业的荣誉。”
对于王建宙的转任,外界认为主要是他的年龄原因。按照国资委2004年向53家企业下达的文件,副部级高管退休年龄为60岁,1949年出生的王建宙显然即将隐入幕后。
此次,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十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网络建设、市场经营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公司迈入新的阶段时,也正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发扬创新的精神,去开拓新的局面。
李跃如何“跃龙门”?
“李跃不像是国企的高层,此人更为‘外企化’、精英化,说话坦率、诚恳,思维方式、举止更具有现代意识,身上的官僚气息很少。”这是低调的李跃给媒体的最直观的印象。
作为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的主要决策者,李跃在任职中国移动的副总裁期间,无论是在网络的规划建设,还是在农村网络完善方面,都对中国移动的决策乃至整个中国通信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将网络打造成为中国移动核心优势。
2000年,在李跃的主导下,中国移动开始了集中化的业务网络和集中化的支撑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实现了全国业务全国统一管理、分省业务全省统一管理的两个层次的集中管理,集中化建设使得中国移动网络优势得以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优势得以突出显现,中国移动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准确率高、反应速度快的支撑体系,由过去分散复杂的多层网络变为现在简单、简洁、集中管理的网络。
2006年,李跃带领中国移动网络建设部门加大了农村的发展力度,中国移动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的决策,使中国移动驶向了一片生机盎然的“蓝海”,并持续保持在网络覆盖、通话质量的双重优势。
据了解,李跃比王建宙年轻10岁,在赴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任职前,曾任天津市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移动天津公司总经理。李跃毕业于天津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还是一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拥有超过30年的电信行业丰富经验。邮电管理局在1997年即被拆分为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当年当过省级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现在还没退休的也没多少人,由此可见李跃是典型的少壮派代表。在中移动内部省级老总的“公推”中,李跃名列前茅。“年富力强,来自基层,对通信行业的核心业务有着独到的理解。”因而,李跃在众望所归之中升任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总经理。
“中国移动当前的优势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是网络优势;第二是集中化的优势;第三是构建价值链的优势。”李跃曾经在一次对外讲话中表示。
但是专业人士分析,中国移动此前多年发展主要靠“规模经济+市场机遇+人口红利”,3G牌照发放后,竞争日趋激烈,潜在用户规模明显减小,这就导致,中国移动必须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移,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转换。李跃带领的新团队仍需要解决此前提出的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需要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中国移动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以适应这种新变化——如维持目前的管理团队,即将碰到“玻璃屋顶”。在保证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是中国移动新管理团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绩效考核体系的考验。
“中移动不要成为管道提供者。”一直是王建宙担心的问题。在移动互联、手机终端全面改变产业格局的今天,“未来将是互联网的天下、免费的天下”已经成为全体电信运营商都要面对的现实和窘境。但是因为“中移动家大业大,冲击来得比别人更早”。因此王建宙领导下的中移动一直在全力拓展产业链,发展数据业务,全力挖掘更多“钱”景,让运营商在产业主导者的位置上呆得更久一点。
电信业评论人士孙永杰认为,王建宙几次宣称不会放弃引入iPhone而与苹果合作的谈判,“但到了去年的年底,联通却率先将iPhone引入到了中国的3G市场。”此时的中移动除了继续对外表示仍然不放弃与苹果的合作外,始终未见其有实质性的举措。李跃上任,如果做好这个项目,将盘活中移动在3G时代的这盘棋。
“今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城市等都在快速发展,这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中国移动要继续发挥自己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新的增长。” 5月31日李跃总经理如是说。看来李跃对于如何自己实现“龙门”一跃有足够的自信。
明修网络,暗渡TD-LED?
如果因此断言“李跃时代”的到来显然还为时尚早。相关人士认为,中移动短期内尚不会出现公司战略方向上的重大变动,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也会被控制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但是对于自身业务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和诸多发展选择而言,中移动目前正处于敏感的关键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的一年。
客观的说王建宙都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底子,但是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难题——中国移动被认为获得了最差的一张3G牌照——TD-SCDMA。
TD-SCDMA在技术成熟度以及产业化方面均难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的WCDMA、CDMA2000相比。人们普遍认为这将直接造成中国移动在当下以及未来的3G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只有尽快让中移动的TD向TD-LTE(TD长期演进技术)跃升,中移动的“孤立”局面才会打破。
数据也在证明,3G是一块硬骨头。据4月份3G用户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3G用户为840.3万户,中国联通截至4月底3G用户为550万,虽然中国电信没有公布数据,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4月份中国的3G用户已达2002.2万户。以此推算,电信4月底的3G用户为605万。
数字之下,一面是曾经占据7成市场的中国移动优势正被蚕食,另一面则是在3G业务的扩张上正陷入“鸡肋”般的两难境地——由于网络投资、3G业务成本压力大,它们需要大基数的用户、相对高的资费来对冲投入。
事实上中移动也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突破口。对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中国移动管理层当作责任,更当作企业发展上水平的关键。经过一年的超常规建设,截至2009年底,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全国238个城市,全国地市占比70%以上、客户数量突破500万,TD-SCDMA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移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技术标准也获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其增强型TD-LTE技术标准也已成为4G候选标准。
4月15日,中移动TD-LTE演示网在上海开通。借助世博会的魅力,中国移动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大力推进并主导的国际化标准TD-LTE的发展成果,为来自海内外的数千万世博观众提供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体验。
“叫3.9G,还是4G,都没有关系,TD-LTE是更适合发展移动互联的低成本、高速率的方案。” 5月17电信日,中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也对TD-LTE的发展现实出了足够的信心。
全球电信组织准备于10月最终确立4G标准,欧美运营商青睐的LTE(FDD)和中国移动倡导的TD-LTE(TDD模式)都有望成为最终的4G标准。而这其中,中移动的TD-LTE就是最有力的核心标准竞争者。王建宙带领中国移动在TD-LTE上的发力,让中国移动依旧占据了行业的领导地位。而10月的4G标准确定,将是李跃面临的当务之急。
明修“网络” 渡TD-LED,似乎是中移动未来的棋局?
换将不换帅,扶上马送一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含义似乎不止于此。回顾之前对李跃职务的安排,中国移动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稳中求胜”。
今年年初,一直分管计划和网络建设的李跃与分管市场和数据的副总经理鲁向东进行了职务对调。李跃从原有分管计划部、网络部、设计院,转为分管法律事务部、市场经营部、数据部和卓望公司。人们猜测,当时这一调整便是为了让李跃从后端支持转向前端业务部门,使他能全面熟悉整个集团公司的运营。
之后,李跃多次主持公司的重大业务上线,并在OVI-MM移动商店、手机阅读等业务宣布和讲话中,逐步显露出他对新业务的理解和掌控。
5月11日,移动各省总经理到京参会,当时会议的主要议题便是讨论下任领导人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组部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但并没有现场确定结果。
证券分析人士称,中移动的高层从内部提拔,而且提拔李跃,早在意料之中,因此属于典型的平滑过渡(从CDMA到CDMA2000,而不是从GSM到TD-SCDMA),有利于中国移动稳定。新的总经理确定,减少了投资者对变动的担忧,对中国移动来说是短期利好。
“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大家对于中移动换帅不换将的最多注解。作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中移动的权力调整变动已经浮出水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仍为公司的实际掌管者,第一把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人事调整并非权力移交,仅只是公司内部层次结构和管理分工的调整和明确。这种安排,既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一种平稳过渡,也可以理解为对自身管理结构的一种优化调整。
按部就班,意在董事会设立?
如果说一家公司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对未来方向的选择以及继续前进将变得更加艰难。当公司的规模处于按照原有的业务模式想大却不能大、更不能小的阶段时,领导者因为准备不足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阶段称为“无人之境”,中国移动现在就是进入了这样一个“无人之境”。
在过去的九年间,中国移动内部管理与流程建设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升,尤其在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进步更加显著。但是现实中各个地区在内部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难以匹配现在和未来竞争与发展方面的要求,比如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营销体系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亟需进行更大力度的提升与变革。建立更具活力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在3G乃至4G时代,将庞大的中国移动顺利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了新一代中国移动领导班子的重任。
因此董事会的设立成了中国移动此次人事变动的一大亮点。此前,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只设立了党组书记和总经理,并未设董事会。或许,中国移动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面对3G业务的激烈竞争,比换人更关键的是建立更具活力的公司治理机制。在集团层面新设董事会,此举无疑将使公司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经过如此调整,董事会层面的战略高度与公司管理层面的执行效能,都将因此而有所提升和扩展,并且保持了比较平顺的延续性,公司战略执行的活力和效率也应当有所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角色的分离和分别设立,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正常安排。尤其是作为大型国有电信上市公司的龙头企业,更应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和规范的权力格局,不能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有所例外与区别。本次调整没有采取过去曾经采用过的空投方式,这对于中移动来说是个利好因素,有利于公司乃至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部董事何时设立?”问题虽然没有得到中移动的明确答复,但是毕竟中国移动已经在董事会设立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
“移动改变生活”中国移动的这句广告词已经人所共知,而李跃的这次职位“移动”会给中国移动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
名词解释:
TD-SCDMA:
TD-SCDMA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该项通信技术也属于一种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它是由中国第一次提出并在此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了TD-SCDMA标准,成为CDMA TDD标准的一员的,这是中国移动通信界的一次创举,也是中国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贡献。在与欧洲、美国各自提出的3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为全球3G标准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进入世界领先之列。
TD-SCDMA所呈现的先进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所设计的,它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
TD-LTE:
TD-LTE是指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TD-LTE系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这主要是来自于TD现有核心技术大部分得到了继承、扩展和增强,同时也有与MIMO、OFDM主流技术有机结合,引入新型技术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为未来4G标准中能够取得更多的专利提供了可能。
WCDMA:
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在官方上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W-CDMA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CDMA2000:
CDMA2000 是 TIA 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 CDMA 的名称。适用于 3GCDMA的TIA规范称为IS-2000,该技术本身被称为CDMA2000。CDMA2000 的第一阶段也称为 1x,其使拥有现有 IS-95 系统的通信公司能将其整体系统容量增加一倍,并可将数据速率增加到高达 614kbps。比 1x 更高的CDMA2000技术进展包括 1xEV (高速数据速率)。CDMA2000标准主要特点是沿用基于ANSI-41D的核心网,在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增加支持分组业务的网络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