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退的是扇子还是“官气”?
6月28日下午,在周口农村调研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邀请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在鹿邑县太清宫镇怀六村村委会的小院内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村委会里为了防暑降温临时动用办公经费买了一些扇子,卢展工书记却坚持要求把这些扇子退掉。卢书记说:“村子里面经费挺困难的,你们又是买扇子,又是买水的,还是不要花这笔接待费用。天热点有什么关系呢,院子里有风,烧点开水喝喝就行了!”。(大河网2010年06月29)
一个小小的村委会接待省委书记这样的大领导,自然需要大肆破费一番。奈何怀六村毕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于是买几把扇子消暑降温,也算得上是接待贵宾的盛情之意了。然而卢展工书记关心却不是脸上的汗迹,更不是省委书记的威严与特殊待遇,因而“要求把这些扇子退掉”也就显得极为壮观、令人感叹了。
事实上,省委书记到农村调研却仅仅获得一扇之礼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而村委会用办公经费买几把扇子确实也伤不了什么筋骨。这与有些 “吃讲档次,穿讲名牌,住讲华丽,行讲舒适,玩讲潇洒”的领导干部、与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礼遇比起来,实在是太过于寒碜、太过于龌龊了。更何况,怀六村村委会也是出于对省委书记的尊重,才如此“破费”的;设若按照中国“客随主便”的习俗,这岂不是很让主家没有面子?但卢展工书记却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不拘小节、不懂何为“官气”的人。他所关心的只有群众的疾苦、农村基层组织的难处,因而怎样让村委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才是他当时所思考的问题。至于面子问题,自然也就无暇顾及了。
有人说,扇子是小事,卢展工书记有点小题大做了。事实果真如此么?我们常说,领导干部是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服务的人。我们也常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是为了人民的。然而现实当中,领导干部往往满口高调地说“是人民的公仆”,事实上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不少的领导干部满口高调说 “是人民的公仆”,可到人民最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不知身首何处。更有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总是满口的道德文章,满口的清政廉洁,实质上却是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即使有些领导干部有时能够走到群众中间,却也只不过是作秀罢了,做一些体现官味的作派,打着看望群众的招牌,行不健康政绩的“假亲民、假爱民”之实。于是乎,在诸多搂着情人叫“亲民”、玩着小姐叫“爱民”的龌龊中,冷了多少群众的心,树起了干群间的多少隔心墙?如此状况之下,笔者试问:他们的脑海里还能留下多少“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意识?卢展工书记“退扇”的小事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胡锦涛同志曾告诫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温家宝总理也曾一再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说到底,就是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卢展工书记 时时刻刻体谅农村基层组织的难处,把群众装在心里,关心他们的贫富,体谅他们的疾苦,这不正是以身正而不辱“公仆”之名,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尊严”装在心中的典范吗?
“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思是说,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厚治理,多办实事,即便不说自己亲民,百姓也会亲近他。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天下。——卢展工退掉的不是扇子而是“官气”,赢得的却是民气!
(李吉明2010年6月2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