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除了派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之外,还将中国盛行的足球蹴鞠传播到了日本。
唐朝蹴鞠形式多样,它比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无球门的蹴鞠活动,另一种是带球门的蹴鞠比赛。其中一种无门球于公元664年以前传到了日本,变成了当地的“打球”。它是不用球门比赛的蹴鞠。到了晚唐八九世纪,诗人王建在《宫词》里有“寒食内人长白打”之句;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曾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之句,描写的就是一种趯鞠踢球之高。唐人康骈在其《剧谈录》中还记载了女人踢球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约十七八岁的少女正在接几个军士踢球时没有能控制住而滚过来的球,只见她不慌不忙,伸腿将球稳稳接住,一记劲踢,球直飞数丈。可见这种趯鞠的水平是相当高的。同时也说明这时的女子蹴鞠活动已具有了一定的技术。
尤袤在《全唐诗话》卷五《皮日休》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归氏子弟因对皮日休不满,于是就以皮球的构造为题,写诗来嘲笑皮日休。诗中这样写道:“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拳招踢卒未休。”这首诗和上述的文献记载告诉我们,唐代的气球是用八片皮革缝制成的,它比现代人制作类似的足球早了1000多年;其次,在用皮缝制成的球壳内,塞进一个动物尿泡并充足气成为气球。唐代仲无颜在《气毬赋》里还对这种“气球”作了具体说明:“气之为毬,含而成质,俾腾跃而悠利,在吹嘘而取实。”
关于充气球的发明,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但时间是在公元11世纪,较我国发明充气球的唐代已经晚了三、四百年。就气球的发明而言,我国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对周边日本、朝鲜等国传播也像佛教传播一样,是有重要贡献的。
今天凌晨日本队惜败乌拉圭,虽败犹荣,他是东方人打入世界杯16强的最好球队。这对于蹴鞠早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十分牵挂的事。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