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撞车事故将改变造车、买车观念


     

透过“字画”市场,看汽车市场走向

                                                                  张 久

      这几天离开喧嚣的编辑部所在地上海,回到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仍存几分书卷气的南京家中写稿。

晚饭后出得家门散步,先后路过“郑和故居”、“吴敬梓故居”来到夫子庙。

      夫子庙大成殿两旁的东市、西市过去都曾是卖字画为主的大小店堂。

二十年前,我也曾在西市开有一家画店,雇佣了两个伙计专卖我自己画的水墨画。四尺三开的每幅一般在500元钱左右,四尺整张依据内容一般每幅卖1000-2000元,有时一天也能“走”几幅。碰巧遇到来自港台的画商,有时一下子就能买走个十几、二三十幅。还记得曾经有一位台湾画商竟住在金陵饭店等我画画,最急的一次竟让我在三天之内完成四尺对开60幅画。好在我本来就是画的“大小写意”来得快,最快的重复题材十几分钟就能画完一幅。每天画它十几个小时,台湾人形容我就是在印钞票。再后来台湾人做了我的经纪人,开始包装我,我便画的越来越少,越来越精,当然价格也能卖到6000-8000元一幅了。再后来报社领导知道了,领导让我将画店关了。再再后来报社还取消了美编室。可惜我那三位同事都过早地被退休,其中还有在全国美展获过银奖的画家,只可惜他擅长的画种是漫画,如今就更难产生经济效益了。

在不让我当美术编辑之后,报社却让我创办了汽车版,如今干汽车报道也有十余年了。

     今天逛夫子庙,看到我过去开画店的地方早已被卖假冒雨花石等旅游工艺品的代替,整个东、西市也只有几家小画店在硬撑着度日。

     我在一家篆刻店前驻足,选了两方闲章,一方是“以意为之”,一方是“得半日闲”。看到每方章标价80元,且老板也非熟悉之人,便砍价为两方章总计80元。老板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娘则在一边说,其实好长时间没有生意了,否则不会卖得这么便宜。

     我则暗喜,那两方章字字古朴、刚柔相济,金石味十足,且有齐白石弟子陈大羽遗风。与陈大羽先生在世时为我刻的名字章正好配对。若在书画市场鼎盛时,没有几百元难得求到手呀。

     回家的路上,再次路过吴敬梓故居,我发现吴先生故居早已成了商业场所,且故居门楼上的商业招牌每字都大于“吴敬梓故居”门匾数倍,且还有霓虹灯映照。我想大环境下,吴敬梓若是活着也可能会放弃写儒林外史,而改做汽车记者了。今天那两方闲章能卖80元,也够刻章人生活几天了。

     但是透过上述事情,我却从书画市场现状联想到汽车市场未来的走向。

近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真有些像二十年前的书画市场,不管画家名头大小,随便画几笔就能卖钱。比如前面提到的台湾画商就是成批地将我们的画倒到台北,然后再分销到台湾的二、三级市场。那时候由于内地书画市场刚刚开放,台湾人几乎叫个水墨画就买。就有点像内地人前几年买汽车一样,管它是qq,还是美人豹,只要是个车就买。但是后来台湾人见到的字画多了,也知道画作的水平高低了,也就再也不乱买了。

     那么回头再看看我们现在包括此前卖掉的车,其中又有多少是有遗憾或称有缺陷的产品。开着这些产品满街跑,现在想想都是后怕。   尤其是前些日子北京长安街上英菲尼迪撞飞菲亚特的事故发生后,人们又开始对购车有了新的认识;“买车,你一定要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地买更安全的好车。”

     显然,人们能有这样的认识,不能不说是一种汽车消费的进步。因此也有理由要求我们的车企必须在保证在不亏损的情况下造更安全,更环保的好车。

     “多品牌,不如强品牌。”这才是中国汽车的正确发展方向。因为人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越往后不仅会越懂字画的好坏,当然也会越来越懂车。

本文独家授权搜狐发表,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