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30岁以前很多女性的发展速度都不亚于同龄男性,可30岁以后
,明显后劲不足;某些女性有优势的职业,譬如公关业、猎头业,中低层都是女性,然而最高层却是男性
……这类现象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我则想结合咨询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从生理、社会角色、能力
三方面谈谈我对这类现象的一些看法。
生理篇:减少公司损失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事实:女性某些性别上的特点,譬如怀孕生育、不方便长期驻守工地等确实会给就
任的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损失有多有少,即可客观评定也可由你的老板主观判断。你要做的就是尽量
减少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宏观上,在做职业规划时考虑到性别因素。
在确定职业方向时,你应该对典型职业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有所了解。
另外,女性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怀孕生育:你刚进入一家公司或者晋升不久就生小孩,公司与老板肯定
是不乐意的;你在某个职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工作都理顺了,可以考虑考虑;你未来几年有生小孩的打算
,在找新工作时,就可以选择一些企业文化比较温和、比较稳定的公司。
2、微观上,加强与老板的沟通。
很多时候,你怀孕生育期间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其实都是由老板主观判断的。所以,多与老板沟通,
获得他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
社会角色篇:仔细辨别性别社会化要求
发展心理学认为,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及期望上有不同的要求,小到服饰、言谈举止、兴趣
爱好、性格特征,大到家庭分工、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套男女性别有意无意遵守的刻板性别模式。
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就像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写:“女
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不自觉中,我们会遵循很多的性别要求。
然而,并非所有的性别社会化要求都是合理的,有些案例与观点值得我们反思。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
嫁个好老公,为了未知的情感世界更改自己的职业路径,放弃自己已知的美好职业前程,代价是否太大?
而且没有事实表明,女博士嫁不出去,文秘比销售容易找老公,高薪高职的女性家庭就一定不幸福。
女性为了人生的大目标一定程度地牺牲自己的事业无可厚非,譬如成家以后,推掉应酬加班,以便花
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家庭小孩身上;也不是每个女性都要做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你可以选择轻松安逸的工作
。只是女性不要把人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在没有遇到另一半之前,对自己的工作多用点
心,规划自己的职业时少一些非理性的女性性别角色要求,因为嫁个好老公是需要运气的,但职业生涯很
大程度上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能力篇:培养商业触觉,改变思维模式
决策层需要敏锐的商业触觉和良好的判断能力。它们建立在经济、管理等信息与知识的长期积累上,
需要了解很多非专业知识,譬如宏观经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曾说:“在企业中层的职业经
理人,如果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和理解,对他将来的职业发展
,升迁到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在这一点上,男女的兴趣是有显著差别的。工作之余,大部分女性都会关注时尚、化妆、衣食住行
等,而男性则会更多地留意经济、管理等信息与知识。所以,如果女性想做到企业的高层,或许从你步入
职场的第一天就要开始贮备你的经济、管理知识,培养你的商业触觉。不要指望临时抱佛脚,因为这些能
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读个MBA、看几本商业书籍就可以速成的。
以上的思维模式,会阻碍女性在职场前进的步伐,而不合理的信念会束缚我们的情绪与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认为个体对某件事的解释、评价、信念,会引发人的正面或负面的情绪,这种情
绪又会驱使个体采取趋避反应。要调整消极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行为方式,首先应以事实为依据纠正不合
理的信念,并以合理的信念引导出积极的情绪与有效的行为方式。
譬如你期望的加薪与升职落空了,你公然表示不高兴、工作中处处找碴,甚至一气之下辞职,这都不
是上策。因为这样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相反你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
比较理智的做法是首先要接受事实,其次要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最后才是拟定并执行有针对性的行
动。
事实上很多时候困扰是来自于你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譬如你没有加薪或升职,可能是你自身能力不够
,业绩不好,或你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缺点,而不一定就是老板的不公平对待。
在你仔细分析了原因后再采取行动,譬如与你的老板沟通,另谋高就等。
职业女性如果能够克服生理特点带来的不便,突破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改变一些固有的兴趣与思维
模式,相信成功离她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