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京模式:该关心的和不该关心的
童大焕
北京大望京地区的村民因拆迁补偿而一夜之间住上豪宅、开上豪车,成为不折不扣的百万、千万富翁;在北京通州新城的建设拆迁中,同样因为给出了市场化补偿而出现半数居民首日签约、万余拆迁户排队100多个小时等候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场景。
对此,新京报做了一个题为“怎么看待‘大望京模式’的拆迁暴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网友们惊人的理性。
“这种拆迁模式你怎么看?” 37.41%的网友认为“告别野蛮拆迁,值得提倡”,26.41%认为“关键是拆迁户是否满意”,3.42%认为“这点钱不够再买一套房”,可见多数网友具有较为完整的公民财产主权意识。
遗憾的是居然还有32.76%认为“与我无关”。这个比例不算低,近三分之一。可是真的与你无关吗?在城市化的浪潮下,虽然你不是北京人,就不定哪天推土机就开到了你的家乡甚至你的家门口,而能不能得到合理补偿,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
“如何看待富翁拆迁户的生活方式”?高达57.5%的网友认为应该“鼓励,凭什么农民不能过得好些”;17.78%的人认为“突发横财,应学会理性消费”;13.33%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适度干预”;另有11.39%的人表示“反对,北京消费高,有钱省着花”。这种财产中的自由主义、消费中的父爱主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凭什么别人支配财富的自由要别人管?是认为你和政府的理性比别人强,还是认为你的“生活方式”比别人“健康”,于是要用你的生活方式作为他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别人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时处处干涉你的生活,你会不会对他怒目而视呢?生活中还是少一些这样的“好心”为妙。
最能体现网友独立思考能力的是对第三个问题“‘大望京模式’中你最关注什么?”的解答,42.82%的网友关注“政府和当地居民双赢的背后是谁买单”,30.59%关心“别处能否复制这种模式”,而认为“暴力拆迁并非不可避免”的有21.81%,4.79%的人关心“拆迁户会因此而幸福吗”。
如前所述,只要是拆迁户满意的,拆迁户会不会因此而幸福也许不是局外人需要操心的事。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
双赢模式是谁买单?别处能否复制这种模式?的确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内地房价上涨的趋势来自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年来货币发行量的突飞猛进(不仅房价,农产品、艺术品、玉石、红木、中药材等也都一路飙升)。人口流动和货币流动,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着房价的上涨,也支撑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府和被拆迁百姓双赢的拆迁模式。
但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它的特殊性,就是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红利”可以支撑较高的土地和房屋增值溢价,城市越大,对外吸引力越大,土地和房屋增值的空间也越大。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自身的质量越大,对外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市场,即使大城市千方百计采取户籍壁垒等措施“限制”外来人口,也挡不住城市不断扩大的潮流。反之,如果外来人口少的中小城镇也学大城市大肆征地和搞土地储备,一定会两败俱伤,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来人口支付高额地价超常增值的溢价成本。
但是在当下,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地方城市化的冲动,而这种行政手段因为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从而不像大城市一样有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为城市化买单,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和被征地、被拆迁民众之间你死我活的利益争夺。
这是一个很奇异的中国城市化景观:大城市政府千方百计在抑制市场自发的城市化冲动(比如户籍壁垒等);而中小城市政府却想拔苗助长,迷信行政力量人为推动城市化。两者都是“杯具”。
对此,保持清醒和理性的不仅仅是网友们,还有中央政府。据报道,将“拆迁”变为“搬迁”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未见进展,而征地拆迁已经到了国务院要发紧急通知的程度。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禁止“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订应急预案”的强制拆迁行为。而就在媒体披露国务院有此紧急通知的同一天,国家扶贫重点县——河北邯郸市广平县“10天拆迁一千多户、投20亿元建形象工程”的大规模拆迁也被大范围曝光。更不必说此前媒体曝光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清水河县耗资几十亿元打造出的却是无人居住的“鬼城”、“烂尾城”了。
因此,光有清醒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要害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力量遏制地方政府人为的而非市场自发、自由的城市化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