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如何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只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概念,并未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一是京津冀之间的流动、融合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二是龙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市场化程度不高。四是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五是重复建设严重。
六是经济水平落差大,腹地城市群实力较弱。
京津冀经济合作的障碍,一是行政区域分割。二是财政体制障碍。三是资源配置机制障碍。
如何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基本战略
要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为基本立足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本地在要素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状况等方面的具体特点,以特色产业参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首先需要确立准确的角色定位,由服务意识转变为合作关系。
河北不能只是京津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京津的水源保护地与生态屏障、京津的城郊娱乐休闲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基地,河北必须具有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大省所应该具备的经济结构布局和区域分工。河北必须形成与京津互补的制造业优势,尤其是临海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优势,只有产业发展形成高层次的互补,才能有高层次的产业合作。
我省在新一轮与京津合作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应是:
第一,我省要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和华北、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极和凭借与依托力量之一。
第二,我省要成为京津冀地区工业制造业的焦点及核心增长区域。
第三,我省作为京津冀地区外向带动极和增长前沿地区,要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东北三省与华东地区之间在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公共产品投资、市场发展方面的分工合作关系与技术经济联系的关键协调区域。
第四,我省要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经济区、海洋经济区和大都市连绵区。
如何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