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或者大中华区,有无数的所谓“校花”,但是,其实都是忽悠的,没有一个是经得起琢磨的。
所谓某某美女是“校花”,首先是它的来由问题。该“校花”根据什么而获此殊荣?既然是“校”级的“花”,那么,根据大中华区的文化特征,有哪个大学不怕被唾沫腥淹死,敢于搞全体女生参加评选的选“花”(请注意,和选美是两回事,没有身高和三维限制)?百分之多少的参选率算符合游戏规则?评选标准谁制定的?有无公信力?新生还是老生也可以,什么年龄符合规矩?……就算官方不敢搞,校园网搞个投票也可以,但是,有同样的以上问题,如何解决?谁有资源和能力能够解决?就算官方敢搞了,如在全世界具有一定公信力的“三大”选美赛(环球小姐Miss Universe、世界小姐Miss World、国际小姐Miss International ),选出的世界“美女”,或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因“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或因标准和审美观的问题,在泱泱大国,有多少“美女”者和观众(男人们)会对“她”心服口服?香港的选美不是也被曝光某港电视台高层对“一窝不如一窝”表示“震怒”么?难道六百万人口的东方明珠,就只能是这水平?表示“不屑”的也不是不常见。比如,当年琼瑶电视剧盛行,对于童星金铭某就见过不少美人胚子的小美女表示不屑;到了“超女”海选时代,你敢说叶一茜最漂亮,竞争者的拉拉队会把你骂死;那就拿在影坛有了骄人成就的“北影”花旦之一赵薇说事,你可能也会被泼粪;你敢说低调一点的周迅最美,你的博客可能被黑掉;国内不敢说了,就说在国际上获得一定成就的巩俐、章子怡吧,你可能也会被“捐款门”牵连恶搞得灰头土脸…….
可以肯定地说,所谓“校花”都是假的。
在大中华区,哪个大点的大学还不是几万学生、数十个系、数百个班级,很多学校还有分校、新校。如此海量的女青年云集其中,假设几个无聊好事、青春期亢奋的男生在夜深人静、黑灯瞎火的宿舍里议论下某某是班花、级花倒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有哪个男生敢说他把全校数千上万的“春色”阅尽(包括分校、新校),并且逐一进行了评比?而且,他的眼光具有普世公认的标准?因此,根据什么原则、标准,就凭几个人的一管之见,利用网络的传播力,推出一个自己喜欢或暗恋的班里或年级的美女,就先入为主地公开称是“校花”?使真正藏龙卧虎于民间的校花者既不好意思去争(没有公正的途径)、也不屑于去争(特别是内秀的美女)。从来就没有过全校范围、具有公信力的评选,何来“校花”?这就牵扯到利益问题在作怪。
最大受益者是“被校花”者,乐见其成、暗自欢喜,霸占住“权威”名份不放,这样不但提高了追求者的门槛,更可坐收“水涨船高”待价而沽的“代言费”、“出场费”等等,不偷不抢,为什么不?而推出者也沾沾自喜,有一种“星探”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虽然“狐狸吃不上葡萄”,但是,作为“校花”的开发者,他日有所求于“被校花”者,至少可能获得个打折优惠。如此故事,时有诞生,这其中有成功的运作,也有悲剧发生,如“芙蓉xx”就是经典案例。
需要提醒的是,同样有个案例值得参考:在广东一带,生意之道渗透人的血脉和文化中,所以,一般对女性,都称为“靓女”(美女),哪怕她是个丑八怪,哪怕她是个六七十的老太太。赚钱么,夸人没什么损失,她高兴,我高兴,真正的双赢,何乐不为?
所以,无论“被校花”者是不是真有“校”花级的潜质,或如芙蓉xx一样,都该平常心看待,虽然是被利用了,但是受益了,就千万不该如芙蓉xx一样自恋膨胀,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男朋友要全世界征集,家产不能和比尔盖兹、巴菲特一个级别,也不能输给扬子;求爱的钻戒不和鸡蛋一样大就免开尊口……
而旁观者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校花”本来就是个传说,从来就没有过;就算有,美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也不一定是你眼里的“西施”或者“萝卜”。
说来说去,某和“被校花”者无冤无仇,只是希望不明就里的普罗大众能理智些,莫让浮云遮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