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真正主角不是人物,而是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60年代开始一项号称“上帝之城”的住宅修建计划安置贫民,80年代初这一片地区成为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地带。
巴斯卡普带我们来到“上帝之城”,他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被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所裹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虽然从小就要辗转于匪徒间求生存,但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使他一直能平安度日。
《上帝之城》是一部有内容的电影。
什么叫做有内容呢?简单来说,言之有物;更精确的说法是导演有所企图,透过电影在说话,说的不是单一简化的论断,而是由一连串不同但相关的议题来辩证。
《教父》有内容,他喃喃道来的是黑社会家族的辛酸与无奈;
《现代启示录》有内容,他演绎着战争与信仰的荒谬与可笑;
《哈利波特》、《星球大战》、《魔戒》有内容,他们各自揭开架空世界的一角。
《上帝之城》的内容在哪儿?他述说着另一个混乱的世界,还有其中微薄但是可贵的坚持。
《上帝之城》除了有内容之外,也有剧情。内容是电影的骨架,而剧情则是灵魂。一部好的电影除了要有强韧的骨架,更要有灵魂。有许多电影虽然有很好的骨架,但是在剧情上能量却不充裕;最显著的效应就是要观众在极为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才有办法看下去。
《黑幕风云》(Camouflage)就是有骨架有灵魂的好电影。从头到尾无处不紧凑、无处不是高潮,一气呵成,让观众看了直呼过瘾!现在,《上帝之城》也是如此充满高亢的灵魂。
灵魂骨架兼备之后,还要有血有肉。血肉往往是好莱坞电影最不缺乏的——特效。别小看这特效,不然何必跑去电影院看大银幕、听百万音响?有了血肉之后,才能够移动骨架、才能够让灵魂得以伸展。
不过好莱坞电影往往就只有血肉,而没有骨架跟灵魂,于是变成虚有其表,耐不住磨练;反之,许多所谓的艺术作品,或贩夫走卒互相开玩笑的“得奖电影”,就常常缺少血肉,孱弱的身躯无法支撑重实的骨架,更无法让灵魂自由的移动。
《上帝之城》的血肉,绝对也跟他的灵魂、他的骨架一般健美而壮实。
还有一点,虽然《上帝之城》讲的故事也是一样的黑暗世代,但是他却始终持有希望与光明。有不少也很杰出的电影作品,只顾着钻进迷惑与矛盾的牛角里,却忘记了世界的其他颜色。《上帝之城》的结局可以算是光明而快乐的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是一部逃避现实与黑暗的电影;相反地,你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杀戮儿童、斗争等等相当晦暗的部分,但是你就是可以接受这些不幸,然后转而化成光明的力量。
看我把这部片子捧成这样,你一定相当好奇,他到底有些什么?
片子的一开始,让全场笑翻的段落无疑地是更加道地的《小鸡快跑》。这是喜感十足的段落,一只鸡看着其他同伴相继被处死、烹调,遂决定啄断脚上的牢绳,然后从高墙上一跃而下,溜之大吉;此时鸡的主人,还有那位主人的众多部下,群起而追之——他们甚至还掏枪!光是这简单的一幕,你就完全能够体会在这个地区,枪枝泛滥是甚么意思了。
啊,还没有完,接下来镜头变成这只鸡的尾随观点。你可以看到它闪躲、转进巷子、冲进人群……最后当它终于逃出来,要松一口气的时候,一辆汽车冲上前来,鸡灵机一动,伏下身子,从车子的底盘窜出。
即使以鸡来说,这一段动作片也丝毫不比《绝地任务》(The Rock)来得逊色。
接下来,主角出现了。又是一开始就陷入被夹在两派正准备要互相以强大火力火拼的人马中间,进退不得。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