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的证券市场:
1.1证券市场从1996年??2006年所走过的历史:
1.1.1 1990-1996年,小市场。
1.1.2 1996-1997年,政策市,股价轻易翻倍,但“挤泡沫”政策一出, “12道金牌”连发,令国企和银行从股市中撤出,股市再次低迷。
1.1.3 1997年底??1999年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大跌,国内股市持续下跌。1998年8月17日600多只股票中300多只跌停。到1999年,国内股市全行业被套牢,许多股票跌破发行价,一些基金跌到了一块钱。
1.1.4 1999年5月19?2000年10月,人造牛市开始了。 1999年初虽然股市人气涣散,但我国经济当时已走出低谷,物价指数开始企稳,政府激活经济、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进入实质阶段,国家对利用股市为国企筹资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年初,新华社记者对西安黄河、邯郸钢铁、陕西长岭等12家老牌国企职工被股市套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随后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 1999年5月19日上午,股市走势平静,许多买家仍在计划割肉出逃,没想到当天下午突然出现暴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深桑达、中信国安等有一个响亮的名份:网络股。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1.1.5 2000年10月?2001年7月,基金黑幕、股市赌场争论、2001年3月,香港证监会的“铁娘子”史美伦受命就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2001年4月25日,证监会对四家违规操纵亿安科技股票的公司处以数亿元罚款,2001年10月银广夏造假案发。
1.1.6 2001年是证监会历史上出台各类文件、法规、征求意见稿等最多的一年。证监会重点打击了黑庄,连续查处了几十家违规的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规范了委托理财,建立了退市制度等。这群具有“海归”背景的官员,以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热情推动中国股市向国际规范接轨。
1.1.7 2001年7月-10月,国有股减持开始。国有股减持,打开了中国股市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潘朵拉”盒子。市场持续低迷,三个月回落近千点,被称为“风雨阴霾一百天”。股市持续三个月狂跌不止,每天几十亿市值蒸发,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点,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场共损失1.7万亿元,证监会终于坐不住了。 2001年10月22日下午3点,周小川去国务院开会,晚7点多回到证监会。当晚9时,中央电视台播出消息,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10月23日开盘,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1.1.8 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减持正式停止。和“暂停”一样,股市井喷三天后迅速低迷,这不过是股市又一次痛苦的痉挛。全行业券商也开始度日如年,而降低佣金更让僧多粥少的券商雪上加霜,问题券商的日子更是风雨飘摇。第一个死掉的券商是鞍山证券,它因为挪用10亿保证金以及违规发行20多亿债券被证监会撤销。一段时间内,问题券商出事似乎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类似的违规行为不断发现,大连证券等相继关闭,大鹏证券等被其他券商托管。
1.1.9 2003年下半年,长江电力发行,局部牛市开始,直至2004年宏观调控。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提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但是股市稍作反弹又陷入低迷,沪指数月后更是击穿了1300点“政策底”。2004年6月开始,新股发行开始一路走跌,更奇怪的现象出现了:6月29日济南钢铁上市首日盘中跌破发行价之后,新股首发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屡屡再现,股民损失惨重。2004年8月底,证监会不得不短暂停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04年9月,证监会换人,周小川离任,高西庆离任,接下来是史美伦离任。
1.1.10 2005年4月底,证监会接到高层同意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批复后,以果敢姿态排除杂音,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上市国企股权的全流通问题开启了解决之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一场输不起的重大实践。主流的看法是,改革方向、原则基本正确,长远看来是利好。“开始做了就是好事,让利多少是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博弈结果,只要在过程中对方案勇于纠错,不断完善就有望成功。”“再长的隧道也有尽头,”《证券市场周刊》主编方泉说,股权分置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将依次展开,从而带来更大的合法投机空间。他坚信,“危机过后便是机会,股市基本上遍地黄金。”
1.1.11 2006年1月1日,证券法公司法新修订并开始实施、国务院要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国投资者战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办法,股市开始上涨。2006年5月,人民币升值破8,新老划断三部走。股票加速上行。2006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7月传言加息、工商银行发行,股票爆跌。
1.2 由于刚从1999年5?19行情过来,股市极其动荡不安,大部分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被股市打击的“体无完肤”。在股市剧烈变动的过程中,脑海中还盘旋着“5?19”巅峰体验的广大股民们,陆续见证了一家家上市公司黑幕被揭、券商陷入旷日持久的生存危机、一个个庄家轰然倒地和两次规模壮观的股市大辩论,还见证了监管层不断加强监管的努力,及其在解决股权分置难题上所表现出的罕见的勇气和战略家的品格。
1.2.1 以蓝田、银广夏、ST猴王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圈钱及造假行为得到了遏制,以亿安科技、德隆系为代表的庄家操纵行为被禁止。
1.2.2 2001年是证监会历史上出台各类文件、法规、征求意见稿等最多的一年。证监会重点打击了黑庄,连续查处了几十家违规的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规范了委托理财,建立了退市制度等。这群具有“海归”背景的官员,以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热情推动中国股市向国际规范接轨。
1.2.3 股市资金性质发生了变化。合规合法的证券投资基金、社保、保险、QFII基金等进入市场,稳定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03年的价值投资和04年的价值成长表明价值投资理念转变,投机寻庄找消息转变为价值挖掘和行业成长。
1.2.4 上市公司质量和规模在改变,退市机制建立和大盘股的海归,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股改在两次阵痛之后终于开弓破茧。
正所谓“乱市”出豪杰,在这场纷纷扰扰的股市大战中,有多少人都被打的找不到方向,而仅有少数有灵性的人不但透过这些杂乱的信息、复杂的人性找到了关键,而且还发现了急剧变化的股市中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
我们引进一个重要概念:时间序列。根据笔者7年来的周期研究,一个点位是否会成为重要的顶与底,并不取决于它和历史上某个重要顶与底间的时间跨度有多长,而是取决于它和若干个历史高点和低点间的时间跨度,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这是固定周期法和时间序列法的最大区别。
如去年6月30日在我们这里属于7月份1756点的顶,用固定周期法来分析,看不出特别充足理由,但用时间序列法来分析则一目了解,因为以它为时间起点,往后数:3个月是1210点高点,5个月是1064点低点,8个月是1300点高点,13个月是1422点高点,22个月是1025点低点(论实际月数的话,是21个月未满),34个月是 752点低点,它们正好构成一组完整而严密的费波纳奇式的时间序列。
这一例证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时间序列法的精神,以及逆数法的好处。如果不是逆数,你很可能会把1210点、1064点、752点等这些次要波动忽略不计,而把1510点、1052点、558点及325点和512点这样一些最重要的顶和底算进来。而实际上,1756点并不和它们发生费波纳奇式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周期分析重在波动,而不在于这些波动点重要与否,有时候,一些次要的波动反而蕴涵着更重要的周期信息。
当然,费波纳奇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时间序列,根据笔者研究,中国股市至少存在4组时间序列,它们交替影响,使股市在不同时间,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轮流地产生出不同的高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