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调控房产新政出台三个月以来,虽然楼市只呈现地量未呈现低价,买卖双方始终处于观望状态。但是,这次的新政与往年的调控不同之处。无非是实行了罕见的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全球最高的50%,而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与此同时,住建部等三部委也在6月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认房不认贷”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据此,包括工行、农行、建行等在内的上海分行对第三套房贷原则上暂停发放。
可是,近期据媒体报道,上海多家银行已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同时,对于二套房贷认定,各家银行也开始“适度宽松”,“认贷”而不是“认房”,同时,南京多家银行也重启第三套房贷。
如果情况属实,不仅此次调控政策将会前功尽弃,而且政府的信誉度还要大打折扣了。一旦出现全国银行悄然放水,那么,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中国高房价的原因虽然极其复杂,但从房地产调控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看,每一次信贷松绑,每一次土地市场混乱,每一次地方政府主动救市,都成为房价强力反弹的最大推力。“管住银行、管好土地、管住地方政府”,高房价最起码不至于一次次的演绎疯狂。
当前,中国的经济虽然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在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后危机时代,总体形势仍然属于全球最好的。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全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问题不大。英国前段时间也以“不可能短时间内两次被闪电击中,中国经济增长没问题”为题认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不大。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长从来都不是问题,而真正需要关注和下决心解决的依然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依然是治理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轻易放弃调控政策,既不严肃,也缺乏历史的担当。一旦全国银行都悄然放水,房地产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不仅政策的公信力将严重受损,中国经济将真正被房地产带入万劫不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