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再次成为南柯一梦吗?!


降价,再次成为南柯一梦吗?!

/管益忻

 

房地产,久已是当今社会最热门话题,各大媒体有关房地产的新闻与评论总是层出不穷。这不但是因为房子催生了“房奴”这一社会“新鲜物种”,更因为它使得一小撮买房人不仅达到了货币保值的起码目标,而且还在投资——投机的同时获得了远超意料之外的巨额收益。由此,关注者出发点之论调也就各不相同:有“假打”者——衷心地希望它的价格能够在漫天遍地的打压声下,日渐回落;有“衷情”者——因获得了巨大的差价收益,所以总希望其售价日上新高。

不论对房子抱有什么的态度,秉持一个什么样的立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价格是最敏感关键点之所在,毕竟,说到底还得是利益诉求至上。而房地产之所以会受到这般礼遇也是源于其售价的一再升高。时下,正待大家寄望价格别再往上涨了的时候——今天又有可怕消息曝出,说全国70个大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11.4%!不仅如此,据说始自今年4月的、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新政又传出松动的苗头。尽管之前有经济学家警告说:“这次(调控)不一样了,不要指望它会在短期内出现松动……”但我们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一线城市三套房贷全面松动”的报道,这难免令人发出感叹——在中国,政策的有效性怎么就这难呢?看来,房价下降并最终达到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水准,又将再次成为南柯一梦吗?

对于高房价的成因,有人认为是土地价格太高所致,而土地价格之所以如此之高,北上广深等国内大城市之所以会竞相拍出地王,最核心的因素是因为土地供应上的奇缺所致。当然,也有人将高房价的成因归结为开发商的暴利使然,等等不一而足。但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是表面现象,追溯问题的根源所在,还是土地等制度畸形安排所导致的巨大不公。

具体而言,资源的过度集中所带来的热岛效应是高房价的始作俑者。无可否认,要想搞市场经济,资源的集中配置是必经之路,但这个集中也有它特定的存亡过程和时空限制,超越这个存亡规律与限制的集中,就是一种畸形集中,既然是畸形就必然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带来伤害,如不尽早清除,势必癌变。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说,于我们今天的土地制度建设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借鉴作用,即核定地价、涨价归公。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19058月发表的《同盟会宣言》以及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的《革命方略》中的《军政府宣言》,都明确阐明平均地权的宗旨是:“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这样,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政,自当永绝。

只可惜,国父的土地学说就如普通百姓心中的房价下跌渴望一样——只是梦想而已!或许是长久的习惯积淀所成,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两个极端的利益对立群体:一方面是习惯于强取不属于自己所有资财的嫡强群体;另一方面是无论如何挣扎而最后问题于无奈中放弃本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或权力的庶奴群体,贫富的两极化越来越强烈地引起社会大众的不安、反感和愤怒。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学会使各样的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配置,使所有的人、权、物都各得其所,终结这种有时强夺、有时越位、有时懦弱放弃的混乱与无序?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亟待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