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权力“配合”,哪有“闹访”成功


王攀

2009年,张竞参加了陕西公务员考试,以总成绩第一被录取。然而当她去单位报到时,却被告知“暂缓接收”,并拖延8个月。原因是总成绩第二名的张洋家长举报张竞所学专业不合要求,并屡次到相关单位闹事。2009年11月,张洋将陕西公务员局告上法庭,要求其录用自己。据了解,张洋的母亲为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新城区总工会主席(副局级),父亲为新城区建设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正处级)。(7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张竞网上求助,指出张洋家人为争得职位,使出了包括“缠访闹访”、“网上诽谤”、“告黑状”“新闻暴力”、“跳楼自杀”、“打官司”等各种方式。从记者对这一事件的求证来看,张竞所指这些过激手段并非空穴来风。可以说,身为国家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张洋家长的做法实在过激了,甚至有些失态。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从张洋家长的表现来看,对自己孩子谋取这一职位事先应该是志在必得。正是期望落空,由此形成极大的反差,才让当事人行为极端。所以,人们对这样一个“官二代”当不成公务员,“官二代”家长如此这般的表现嗤之以鼻;更有人以此认为,这或许是此前约定的交易没有最终实现才导致的疯狂。

老实讲,看到张洋家长的过激举动,我都不知道是该批评他,还是该表扬他。

张洋家长,一个是当地副局级干部,一个是当地正处级干部,而且还是这次公务员招考单位相关部门的领导,这样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张洋家长竟然没有像坊间流传的那样,在考试中悄悄把权力运作好,以至于到了当地两级行政部门驳回他的请求之后,不得不诉至法院,甚至选择跳楼这样有悖公职人员形象的方式,企图一拼。或许,真的应该表扬一下我们目前并不完善的公务员招录制度,至少它让新闻中这起公务员招考没有被权力最终左右。

但这些许的庆幸也是虚幻的。因为张竞的公平还是被权力搅黄了——因为张洋家长的跳楼相比,原本接到报到通知的张竞仍被单位告知“暂缓接收”,而且一“暂”就是8个月。网友留言,官员的闹访果然比屁民(网络流行词,缘于一官员对民众的污蔑)有用。如果是草民,采取这样的闹访,现在应该在精神病院里吧,或者在信访学习班里;但张洋家长的闹访,竟然左右了行政机关正常录取的一个考生。公务员招考制度对权力的免疫力,看来还是被高估了。

张洋家长的“闹访”、当事单位的“配合”,有没有权力之间暗送秋波,或者有没有交易没有完成之后的愧疚补偿,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被绑架了,一个公民的应有公平因此被戕害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12/content_3319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