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足球结束了,如同一次国家级的集体走神儿,现在,人们的目光再次回到现实,世界杯期间,我看到支持不同球队的人群把自我投射到支持的球队上,借着球队的兴衰使用语言相互攻击,那种语言完全到达了暴力水平,这一点,你完全可以能通过看诸如李承鹏等等球评人的博客下面的评论栏里得到印证。
另外一个印证是茅于轼老人的博客评论栏,我曾花去十分钟看他写的《政府的首要责任:保护生命》,然后不得不再花去十分钟去看下面的评论,事实上,我花去两天把茅于轼老人的博客全部读完了,连同下面的评论栏,推荐关心我们这个社会的人都去读一读,不仅读博客,最好连评论一起读,我可能有强烈的偏见,希望那些偏见更少的人帮助我评断一下,我的感受是否出了问题——我的感受是,茅于轼老人在利用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去积极地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他讲的问题很基本,无论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还是人权,但很多评论栏里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在谩骂。我甚至可以相信有一些评论是被组织或自组织出来的,因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我是说,暴力。
我不喜欢把暴力当作偏见看待,我认为暴力是一种深深的恶意,在那恶意背后,是一种毫无道理的自以为是,是一种弱者的争强好胜,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谁能更客观地描述我们这个世界”时,强者的武器是学习纠错与思考,然后努力向最多的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弱者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暴力,弱者是那么懒惰,只使用对他自己来说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证明自己正确——他攻击强者。这里面的差别是什么?我以为,是弱者就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对,别人错,至于他对在哪里,对了什么,则完全没提,使用暴力是非常空洞的。
弱者的逻辑是,当他把强者消灭时,他便赢了,更懒惰的弱者甚至只使用语言暴力,他对真相毫不在意,对别人也毫不在意,只对自己正确与否极在意,他骂强者,希望通过伤害使强者屈服,而弱者使强者屈服的目标,只是为了使自己感觉良好,这与强者的目标完全不同,强者是为了使所有人感觉良好,强者最在意的,是使弱者有机会感觉良好。
我们可以看到,从经济上讲,当一个强者是多么地不划算,茅于轼老人是一个经济学家,他不可能不懂得这一点,但他仍然一意孤行,茅于轼老人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除了更努力以外,还因为他比弱者更能承受打击,此外,强者不会与弱者博弈,他只是为他们服务。
我以为,中国质量最高的博客不是韩寒,不是徐小明,是茅于轼,顺便说一下,我认为第二名是谢国忠。他们没有那么多读者,但他们花去大量时间研究问题,然后对于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那些意见的质量是很高的。不过我提到的四个人,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努力说出他们看到的真相,虽然那真相涉及的层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