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换煤气罐那样更换电动车电瓶


电动车好是好,就是充电太麻烦。即便不是每天,也要每两三天把电瓶拆下来拎到家里去充电。别看它没多重,从停车棚拎到家尤其是对家住没有电梯楼房的人,也是一件苦差事。对买不起汽车只能骑电动自行车的,拎着就拎着吧,反正没别的办法。可是汽车电动化就不同了。王维成先生说的电动大巴、中巴还好,有它们自己可以充电的停车场,可是家用轿车能停在正规停车场虽然目前没有但今后能配备电源的恐怕只占一小部分,很多私家车停车打游击靠马路停车场过夜是不争的事实。让这些车主每天抱着电瓶上楼下楼,恐怕不现实。而且,私家车主晚上回家刚好把一瓶电用完,恐怕是偶然的事。比如还剩三分之一电,不充不够次日使用,充吧就浪费了电池寿命(电池寿命大概就是充放次数),你是充还是不充呢?就算是有良好的停车条件比如配备充电电源的地下停车库,也同样面临这个“充与不充”的问题。有朋友提出可以让汽车在加油站、洗车房、修车间快速充电,而我觉得即使最快的充电技术恐怕也要几分钟,而且这种技术是不是与延长电池寿命的技术相矛盾,人们是否愿意忍受在充电场所的排队以及有没有那么大的排队场地,我颇感怀疑。

于是我早就设想,应该建立一套像换煤气罐那样更换电瓶的社会服务系统。由现有加油站承担此项业务,当然也可以专门建一些电瓶站,出租统一规格、接口并且有内嵌芯片(用于记载身份、充放次数等数据)的电瓶,每换一次的价格=电价+电瓶折旧费+适当利润和税金。当然,新电瓶与旧电瓶的蓄电量会有一定区别,这是个细节问题,可由那张芯片通过读芯片的电脑系统加以解决。这套系统的好处是:一是可在夜间用电谷底时充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二是电动汽车可以在电即将用完的时候更换电瓶(电瓶站当然要多一些),延长电瓶使用寿命;三是省去了在各种停车场广设充电电源的投资;四是有利于集中回收处理报废电瓶。回过头来,咱也不能忘掉那些骑电动自行车的朋友,加油站里也准备着电动自行车用电瓶,候着他们去更换。

这套系统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应该规定电瓶的国家标准比如统一的尺寸和接口。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恐怕没那么顺当。大家没看到吗,统一手机充电器接口禁止卖手机的搭配充电器这件事本来不是什么难事,没有学习过“科学发展观”的欧盟早就实行了,可是中国的手机爱好者还是不得不买已经多得没处放的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