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染指图书,直销或将成图书业唯一出路



文/秦一末 

    电子商务在各行业风起云涌,从图书到服饰,再到3C,再到如今团购网站一窝蜂的被复制,似乎中国互联网终于回归工具化,不再娱乐致死。
    当当网品牌溢出,大张旗鼓的进军百货的同时,其它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也纷纷为了溢出品牌而涉足到图书业。从08到09年当当网与卓越网之间的恶性竞争,到九九网上书城以点到面的直线型专注型扩张,再到图书联盟网异军突起,京东商场染指图书业,最终使得图书行业电子商务新的竞争格局雏形初现。
    坊间传言,京东商城的图书团队源自当当网和卓越网,其业内人脉和扩张速度将不容小视。然所有资源和品牌不约而同的把视角指向图书行业,除了图书本身属性适合电子商务发展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资本是逐利的,正是因为图书行业利薄当当网才力转百货,那么除了图书业电子商务消费群成熟外,应该没有其他原因了。
    可以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了多少年,图书行业电子商务就发展了多少年。到目前为止图书、3C和服饰依然是中国电子商务最活跃的三个行业。其用户粘性和市场培育度都已经相当深厚成熟。这就意味着,只要有精力有实力染指,那么就一定能在这个细分市场分到一杯羹。消费者越成熟消费就越理性,消费越理性,市场总交易额反会更高。
    不言而喻,一个行业竞争激烈,最终收益的是该行业的消费者。从一开始大家拼价格,拼促销。到最后会变成比服务,拼用户体验。而与其他行业一样,图书行业用户体验较量最终将主要集中在物流环节。据说,因当当网物流成本压制,现最终已导致国内主流快递商纷纷与当当分道扬镳,当当网除了北京上海自行能控制的物流外,其他地区的物流现在已经成瓶颈。物流服务质量糟的不能再糟。
    然作为图书行业从业者,令笔者担忧的远不指此,笔者认为,类似当当网这种买进卖出的中盘分销模式,不代表未来图书行业发展方向。
    说到底,当当网之于图书行业最终还是一个书店而已。只不过这个书店足够大,但其对与整个业界他还是买进卖出,其不论库房还是规模都是有限的。这里有几个基本矛盾:
    首先,当当网主要靠的还是畅销书和一些主流图书。而更多的书其实属于非畅销的冷门图书。当当网模式没有给冷门书创造任何价值,相反按照辩证观点,畅销书卖的越好,其冷门越会更冷门。但我们都知道冷门书不代表是冷价值无价值的书,畅销书与价值和知识不是完全成正比。而当当的模式注定不可能对非主流、专业图书等相对冷门的图书进行大面积库存和销售。
    其次,如今的当当网已经几乎占据了各出版社三四成的销量,当当网左边胁持着市场份额号令各出版社,右边胁持着出版资源号令消费者和传统书店。根据笔者从各出版社了解到的情况,现在各出版社,已经开始担忧与当当的持续合作会使自己的出版发行越来越被动,尤其是在出版社企改的档口,未来的各家出版社势必更加市场化,其自主能力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市场竞争力。
    那么未来图书业电子商务的出路在那里?
    也许只有直销。
    众所周知图书行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最为传统保守的行业之一,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影响中国图书发展的两大问题是渠道不通,信息不通。分销渠道受新华书店、当当网等把控,信息不与市场完全不对称。
    借出版行业企改风暴,只有各出版设,出版公司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最大限度的甩掉发行,中盘,分销等中间环节,把利润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建立出版社和目标消费读者的信息互通。
    图书行业电子商务必须从出版社这一源自开始,让出版社自主源头电子商务化。书籍从采编到出版到发行都由出版社和读者直接对象和信息互动。这将不仅解决目前各出版社因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自主而产生的大量积压库存,而且能够极大的促进出版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最终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