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最打动老百姓的是什么?


独家:7月9日中广互联三网融合沙龙撷英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  刘兰兰   发布时间:2010-07-13 15:00
 

  7月9日下午,中广互联第11期沙龙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如期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三网融合下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由独立演讲、嘉宾对话、听众自由交流三个部分组成。

  原定为三四十人的小型交流活动吸引到来自大唐移动、Intel、联想、华为、索尼、亚信、易观国际、德国电信、东软、长虹、普天、中信证券等业内外八十余位人士的参与,这样的效果主要得益于7月1日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的公布。根据沙龙的规定,同一单位仅限最多两位参加者,从实际参加的人数就可见本次沙龙参与受众之广。


  近五个小时的沙龙精彩不断,现撷取其中一些精华与读者分享。

  业务:1+1+1=7

  中广互联CEO曾会明作开题演讲,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三网融合带来的市场机会。曾会明首先谈到的是在公开信息上广为流传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其中电信宽带升级,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到2490亿。对于现在很多媒体把三网融合的焦点集中在广电和电信的博弈上,曾会明不尽认同,他认为“这些只是阶段性的问题,更长远来看,广电和电信企业差距非常大,很长时间内三大运营商的竞争依然是主流”。曾会明提出,只有广电电信联合创新才有发展机会。他展示了一个“1+1+1=7”的业务图表,三个“1”分别为视频、数据和语音,视频、数据叠加会形成互动电视,视频和语音叠加会形成视频语音,5~7则为由三个“1”叠加形成的VoIP,互动电视,视频语音,三重体验。

  德国电信的覃韦杰对于曾会明所描绘的“1+1+1=7”的业务图表稍有不同看法,他说三网融合的影响之一是业务形态的分布化,但是美国即使已经走过十年,真正部署业务并没有想象中扩展得那么大。他表示,三网融合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四个制约因素影响进程,一是政策本身的放行,二是行业技术条件必须具备到位,三是参与者本身要使劲推动这个过程,四是嫁接有意义的业务出来,满足客户需要。他认为,“拿中国和英国、美国、韩国这几个地方相比,从这四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来看,我们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处在比较初步的阶段”。


  三网融合最打动老百姓的是什么?

  联想研究院高级经理肖轶提出一个问题:三网融合最打动消费者的是什么?“三网融合不是设备运营商做出好的设备,也不是建高速公路的人建不出高速公路,而是真正让用户觉得我花这个钱是值得的,不要多,一两个就好”,“要体会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只告诉我一个卖给你的理由就行了”。以iPhone为例,肖轶认为其成功的唯一原因就是“把触摸做进产品,多点触摸”。 肖轶说,联想关注终端的用户体验,认为“体验为王”。他举例,比方以前家中有几大件:冰箱、电脑、计算机等,唯一有计算能力的是电脑,但研究发现电脑正在消亡,并且把自己的能力潜移默化到其它设备中,家庭的设备会逐渐地趋向于具备计算能力

  从未来终端趋势来说,各方都有一些畅想:

  易观国际高级咨询顾问田铮认为,一为综合性融合终端,二是专业性融合终端。他认为,未来电视会向综合性终端发展,而手机虽然有很多功能,但最突出的就是一两个核心功能,属于专业性的融合终端。

  曾会明从终端角度提出六个字:“网络、多元、节奏”,他认为“将来的终端基本都是联网终端”,还进一步提出一个观点“三网融合以后,广电和电信即便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也是会越来越强势,运营商在中国的强势,包括对终端的主导是一个绝对的方向”。

  中广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姚永认为应该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电视机、手机、电脑,将来这三个东西可能分别向一个方向去融合”。


  沙龙中,各位发言者普遍认同的一点是“设备制造商没有什么短板需要克服,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弱势运营商的危机

  姚永表示,三网融合的政策规定一个地方只允许一家电信运营商做IPTV业务,意味着取得IPTV许可的强势运营商可以马上进行全业务捆绑销售,而广电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增值的电信业务和部分的基础电信业务,但是一下子做不起来,因为通信业务要求同城同网,而广电的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要求。

  广电运营商为什么要进行双向改造?姚永在提出这个问题后,谈了自己的看法。“真正让有些运营商投入双向改造的第一位原因是竞争”,三网融合大大促进了有线运营商的双向改造意愿,因为双向网是参与三网融合的网络基础和必要条件,现在光纤到楼的步伐大大加快了,从产品供应商的机会来说,“第一就是光纤光缆的供应”。双向改造的巨大商机还促使了愈来愈多的电信运营商介入这个市场,像中兴、华为都重新燃起了对广电行业的热情,“没有大的设备厂商参与,广电行业很难迈开大步”。不过,一位来自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的人士在自由发言中坦言,从当前公司销售情况看,“光纤并没有我们想象得有那么突飞猛进的增长,可能还有一段滞后期”。

  弱势运营商,既可指广电运营商,又可以指未取得IPTV业务许可的电信运营商。姚永提出二者的出路是“联合”,“否则大家都玩完”。一位来自大唐移动研究三网融合的女士发言对此表示赞同,她说“中国移动与广电合作推动三网融合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网融合起来还是需要电信运营商参与起来,不是广电自己做”。一位参会发言者也表示,“移动的TD做得非常好,TD全国的网已经建完,世博会部署的是4G网络,视频、互动做得非常好”。

  运营支撑很重要

  沙龙中,大家在探讨市场机会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谈终端、市场、网络层面,而来自易观国际的田铮则特别强调了运营和管理。

  针对整体的机会,田铮总结了三个词:泛媒体、多终端和大运营。泛媒体是和媒体业务相关的各种媒体业务;多终端实际上就是PC、IPTV、手机电视等;大运营,对广电而言,就是在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中,要涉及“一是管理平台的建设,二是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三网融合给厂商带来的机会,不仅仅只是卖终端,卖光纤设备等,其“相应的软件投资和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运营方面的机会,从厂商角度,管理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中广互联CEO曾会明说,搭建沙龙这个平台,就是希望促进业界能够有实质性的交流,迄今为止沙龙已经举办了11期,从各界的反馈来看,各期沙龙的确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这个一直在北京举办的沙龙,甚至会吸引深圳、上海等地的行业人士专程赴会。在自由发言中,有一位发言者说,这几个月以来,“我把中广互联的网站都翻烂了,从中广互联的网站内容得到很多的资讯和启发”。无论是中广互联网站资讯,还是每周一期的电子周刊、不定期举行的沙龙、本月即将发送的中广互联手机报、即将和凤凰网联合推出的高端视频访谈“对话融合”、8月下旬举行的三网融合峰会,以及研究部掷地有声的产业研究项目,中广互联始终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

  中广互联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整个广电行业的发展中提供有益的资讯、沟通的平台和有价值的研究,让大家更好的交流,让产业更健康的发展!

  您的信任,让中广互联更好!

 

 

延伸阅读:·中广互联手机报即将推出

 

 三网融合中国峰会 - CNCS2010 - 2010年8月20-21日 - 八大主题邀您畅聊

 详情:http://www.sarft.net/special/cncs2010/

 

 发表三网融合围脖话题,欢迎加入三网融合围裙http://t.house.sina.com.cn/c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