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拒绝?选择?:写在前面的话:走科学美学之路


一、写在前面的话:走科学美学之路
自中国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引介以至专门性研究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一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走完了西方整个美学史的发展,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接受,以至成为一时的风气,最终将这门本应为边缘性的学科推向了显学,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普遍西化的反映,也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的一种折射。作为我们通常的美学入门学科的“美学原理”,常从本质论、美感论、范畴论、审美教育论等方面探讨。但是“美学原理”这门学科缺充满了诸多“尴尬”,停留于哲学思辨层面的美学原理,缺乏实证的检验,姑且称之为美学门外汉的“入门学科”,或者称之为众多学者建立“各领风骚若干时”的工具,出于“美学”研究本身的尴尬,笔者以为称之为“入门学科”并不为过。
我们知道美学本质论的无法言说已经成为当今学人的“无奈”共识,其根本乃是因为“美”本身的不可言说性,而对不可言说性的对象强求言说则无异于自取烦恼,不便言说的领域,笔者主张暂可不言说。对于“美感论”,我们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仍然处于“前科学性”,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研究的难度,也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的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的停滞,作为原本归结于哲学门类的美学学科,研究者本身缺乏自然科学的素养,更加剧了美感研究的非科学化程度,所以美感论的突破有待时日,从而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此我们就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美学原理”,我们知道,“原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规律的存在是必然的,对规律的发现工作是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应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寻找唯一的“原理”,反观当下借助“美学原理”的词话构建的众多理论体系却缺乏起码的科学性,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会起到误导的作用。
同样,作为当前教材的《美学原理》也就只能成为门外汉对美学学科的一个初步读物,而断不能成为美学研究者的“红宝书”。只因为其根本的学科定位就排斥了科学性的存在,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美学原理呢?笔者以为,美学原理要最大化地追求科学性,追求唯一性,但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文科学工作者无力言说,那么就干脆不去言说。这并非是取消美学学科本身,而是暂时回避,不能痴人说梦。那么我们美学究竟在什么地方能有所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