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参加期末监考的时候,那一件小事再次触动了我。

按照教务处的规定,考试之前,学生必须将书包放到教室外。教室外没有为学生提供存放书包的台子之类,学生只能将书包放在地上。期末考试经常遇到雨天,走道上水迹斑斑的。我想,当学生被迫将自己的干干净净的书包丢放在肮脏的走道上的时候,他(她)的心里一定很不爽。

学生为抓紧时间复习,会利用考试之前的一切时间,因此会将书包带进教室,而学校要求学生将书包放到教室外,是为了防止学生作弊。作弊是考试的伴生物,凡有考试必有作弊。作弊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其性质类似于偷窃。学生作弊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的为了及格,拿到学分;有的为了比较高的成绩,为了奖学金或者推免研究生资格……如果作弊不被惩罚,对于不作弊的同学显然不公平,因为同样及格或者同样拿到奖学金,作弊和不作弊的同学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何况还有人因为不作弊而不及格或者拿不到奖学金。出于公平和公正,学校严肃考试纪律的做法可以理解。

考试的本质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如果课堂人数不多从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比较充分的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比较了解,即使没有考试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给出一个大致准确的评价,最后的考试就没有必要。或者,可以采取某些轻松而灵活的方式来考核,如口试,或者写课程论文。这样的考核方式,就不存在作弊的问题。不过,采取这样的考核方式,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关键还在于,在目前为节省教学成本而普遍采取大班上课的条件下,这些考核方式实际上不适用,因为一个100人的课堂里,教师很难和学生互动,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

教管部门加强考场纪律,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为了维护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当然,在学生一方而言,机会主义显然存在,尤其是对一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太好的学生而言,通过考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作弊就成为救命稻草。这样的学生其实只是少数,但在教管部门观念里,似乎每一个考生都有作弊的动机,都是潜在的机会主义者,他们制定严厉的监考规则,针对的是每一个考生。这样一种普遍的不信任必然造成普遍的冲突。在一个不被信任的环境里,因为受到怀疑而使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作弊的边际成本因此而降低,某些原本不愿意作弊的学生也因此参与作弊。在那天监考的那个考场,即使规定书包全部放到走道上,即使要求学生必须将手机静音并放在兜里,即使在监考教师虎视眈眈之下学生不怎么敢东张西望,但作弊可能还是严重存在着。在那个四五十多人的考场里,考试期间先后有二十多人次上卫生间。监考老师当然明白大部分上卫生间的学生去干什么,但考场纪律没有规定学生不能上卫生间,也没有要求监考教师跟踪学生到卫生间。

监督和处罚并不是解决机会主义的唯一手段。对于改善考核效率而言,最有效的可能不是惩罚,而是实施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弹性考核机制。这里的关键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从而达到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当然,这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教管部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即使实施这样的弹性考核存在困难,目前情况下,教管部门对考核实施某些人性化的改变也是必要的。没有必要一到考试就如临大敌,也没有必要将所有学生都看成是无赖和小偷。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相信他们的真诚他们会因此而变得更真诚,相信他们的尊严他们会因此变得更有尊严。

教管部门如临大敌般严格考场纪律,体现着对学生的不信任;而将学生书包丢放在肮脏的走道上,则体现着对学生的不尊重。那天,当我看到学生很不愿意将自己的干干净净的书包放到走道上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华科的根叔在学生毕业晚会上的演讲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我相信,华科的教管部门应该不会要求学生将书包扔到走道上的。从根叔的演讲中我了解到,作为校长的他关心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为他们提供他们成长的空间;他还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怀念学校,热爱学校。我想到的是,如果我曾经在考试中被当成贼一样受到监视,曾经被迫将自己干净的书包扔到肮脏的走道上,即使我在毕业后会怀念学校,热爱学校,我的这种怀念和热爱也要打一个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