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时代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


 
  30年征途漫漫,30年栉风沐雨,30年硕果累累。在虎年盛夏,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中共宝鸡市委机关刊物《宝鸡通讯》创刊30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谨代表中共宝鸡市委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30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熙春风,《宝鸡通讯》诞生了。在中共宝鸡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精心呵护下,《宝鸡通讯》走过了非同寻常的30年。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报到月刊,从手写油印铅字的“灰姑娘”到电子彩印铜版纸的“摩登女郎”。30年来,《宝鸡通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刊物品质紧跟时代、更上层楼,刊物形象夺目靓丽、日趋姣好,综合性越来越强,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宝鸡通讯》迈入“青春期”,满怀信心,斗志昂扬,活力迸发,向全国一流党刊挺进,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十佳党刊”称号。30年风雨兼程,《宝鸡通讯》始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宣传政策、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弘扬正气、鼓舞士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决策部署,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宝鸡人民伟大创造和辉煌业绩,履行了党的喉舌和人民利益代言人的庄严使命,为促进宝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上述成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读者关心厚爱的结果,也是各单位以及各界朋友热情支持的结果。在这些成果中,无疑凝结和浓缩着各位编委、编辑和各位作者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谨向《宝鸡通讯》的各位编委、各位编辑和各位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厚爱《宝鸡通讯》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30年发展变革,30年高歌猛进。这30年,是宝鸡历史巨变的30年。在这30年里,宝鸡顺利完成了从沿河发展到跨河发展的时代跨越,实现了从山边小城到现代都市的华丽转身。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金字招牌”落户宝鸡。宝鸡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快速崛起、腾飞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走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前列,这是当代宝鸡人民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在中共宝鸡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宝鸡正朝着“较强经济竞争力、环境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区域辐射力的经济区副中心”的宏伟目标,迈出铿锵步伐。《宝鸡通讯》是中共宝鸡市委机关刊物,肩负促进宝鸡快速崛起、腾飞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铿锵步伐,演奏时代强音。要彰显党刊特色,强化党刊优势,争创一流党刊,全方位提升党刊竞争力,扩大影响力。要多做长精神、长志气的工作;多做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突破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弘扬和倡导“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宝鸡精神,为推进宝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彰显党刊特色。《宝鸡通讯》是中共宝鸡市委指导发展、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凝聚力量、打气鼓劲的重要阵地,是交流经验、展示成就的重要窗口。要坚持政治性、政策性与指导性的内在统一,不断增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核心,紧贴市委决策部署,突出大气、厚重、现代的办刊风格,彰显特色,更加出色。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市委工作大局。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感染人。全面生动地反映宝鸡各条战线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举措,工作的新局面,增强刊物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政治性、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使《宝鸡通讯》成为市委的“金嗓子”,干部的精神家园,读者的知心朋友。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强化党刊优势。发展是主题,创新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党刊顺应时代,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宝鸡通讯》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发展过程。创刊之初,是简报,是不定期出刊,到后来成长为月刊;最初是铅字油印,到后来电子胶印;开始是黑白两色,后来到四封彩色,再到全彩色;之初是毛纸,后来是光纸,再到现在的铜版纸。在版式设计上,更是“大变脸”,活泼代替了严肃,灵动代替了死板。创新永无止境,发展未有穷期。要保持和焕发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创新发展。要坚持走“发特稿、推精品、创名刊”之路,面向各类读者群,强化交流功能,优化服务功能,在办好特色板块和优势栏目上狠下功夫。加强刊物策划,提高选题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把专题做深做透,务求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文字精致,图文并茂,以及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冲击力和文化艺术气息。做到期期有精品力作、有特色亮眼,真正让党委满意、让基层干部满意、让广大读者满意。

  第三,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一流党刊。刊物生命力在于吸引了多少“注意力”,在市内外有多大“影响力”。办好刊物的事情,就是争取更多“眼球”、更多“注意力”的事情。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新载体层出不穷。随着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时代到来,“注意力”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党刊的传统市场,原有的读者群,面临“流失”和“分化”的挑战。这对党刊工作者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打铁先要自身硬”。编委、编辑同志要“苦练内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孜孜不倦,勤奋以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本领,努力形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党刊工作队伍。建立特邀撰稿人、特邀通讯员制度,实行稿酬制度,稳定和扩大稿源,提高刊物内在品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倡导开门办刊,多渠道吸收借鉴其他报刊的经验做法,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细节决定成败”。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工作责任,提高编办规范化水平。真正使《宝鸡通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十而立正当年,英姿勃发绘新篇”。当前,宝鸡正处在黄金发展的历史时期。纪念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希望《宝鸡通讯》以创刊30周年为新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辱使命,以新的气象、新的发展、新的作为,大力彰显党刊特色,强化党刊优势,提升党刊影响力,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