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喻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其中的“比”就是譬喻,它“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木兰诗》中比喻只有一处,数量不多,却颇为新奇,别出心裁,历来受后人赞赏。
诗末“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双突为喻,奇妙之至,回味无穷,洋溢着欢快愉悦的气氛。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木兰乔装之妙,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谁说女儿不如男呢?双兔之喻在艺术上总括全篇,余味无穷;在表现主题上,是强于长篇大论的鬼斧神工般的画龙点睛之笔。饶有兴趣的借喻富有民间生活情味。
5、对偶
前文已提及《木兰诗》虽是产生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但在流传中也有后世文人加工润色的痕迹。对偶有着唐五律诗的格调,最明显的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格律谨严,声韵铿锵。笔墨酣畅淋漓,气势雄壮飞扬,对木兰的形象的刻画是深刻有力的,而且并未损害诗的民歌风调。区区二十字,内蕴丰富,概括力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真可谓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诸如此类的还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两句,表现了木兰换妆的急促,心情的激动。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4)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