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试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1、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迅速扩展。
2、世界各国迅速采取行动——G20(全球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会议、APEC会议等紧急研究对策;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迅速采取救援措施。
3、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国务院(119)公布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GDP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制造业的危机来的如此之快!各级政府开始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
4、重大机遇——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知识产权资源丰沛、市场急需,财政和货币政策放宽,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且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晚!)
二、知识产权交易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征
(一)知识产权交易的本质属性
1、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可控经济资源、具有使用价值(或有用性)和获利能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动态变化、不断富集的特殊稀缺资源。
2、知识产权交易的本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激励、规范和约束下,知识产权交易的出让方、受让方及交易中介各方利益的对价。
(二)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特征
1、智力产品特殊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高增值性、创造(创作或生产)的一次性与多样性等;
2、产权的复杂性;
3、估值的困难性;
4、交易的多样性;
5、缺乏市场参照性;
6、不确定性与风险性。
三、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的概念及构成
(一)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的概念
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和与其有关的财产权,依据法律或合同等方式,把之全部或部分权力让渡给受让者的一种市场行为。
知识产权交易形式——所有权的让渡(知识产权的转让),使用权的让渡(在一定期限内让渡使用权),收益权的让渡及其组合等。
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由出让方、受让方以及市场中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特定的交易场所(或者通过一定的交易媒介),按照特定的交易规范,完成权利置换的市场体系。
(二)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的构成——八大要素
1、管控者——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2、交易主体——参与知识产权交易的出让方、受让方及交易经纪机构;
3、交易客体——各类知识产权及其关联的有形资产组合,法律规定不能交易的除外;
4、中介服务——交易经纪人、注册评估师、会计师、律师及其相关服务组织;
5、交易场所(交易媒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网络等;
6、交易规则——对知识产权交易的主体、客体、程序、方式、价格、收费、争议处理和罚则等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7、监管规则——准入标准、交易品种及方式、信用标准、估价标准、担保机构及担保资金、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管理、惩戒处罚管理、财政及税收政策等;
8、行业自律管理等。
四、知识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
 为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运用和优化配置,打破行政壁垒,为经济发展、科技昌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是:
1、公开公正——知识产权交易的出让方、受让方及中介机构都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规范操作——对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品种)、交易程序、交易方式、交易价格、交易收费、交易撮合、中介服务、争议处理、罚则等作出的明确规定。  
3、诚实信用——知识产权交易的出让方、受让方及中介机构都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4、利益平衡——确保参与知识产权交易的各方利益平衡以及社会公众利益不受侵害。
五、知识产权交易的政策架构
1、基本理念——促进自主创新,鼓励全民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经济,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体制和机制保障。
2、制度设计与政策架构:
——体系合理、效能统一、职责明确、管理科学;
——计划优先:知识产权交易体系是我国发展知识产权经济的基础设施,国家各类计划应该优先安排;
——财税扶持:设立财政引导扶持资金、担保资金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建设;
——金融优惠:设立国家专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建立健全新型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体系等。
——市场引导: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和各类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运营等。
六、几点建议
1、培育市场——试点先行,培育主体,打好基础,逐步完备;
2、规范操作——信息公开、交易规范、服务完备、系统配套;
3、有效监管——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惩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4、政策扶持——计划、财税、金融和证券市场等积极扶持;鼓励成果获权,强化平台建设,扶持信息开发,促进转化运营,发展知识产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