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以何种形式引进技术,都只是自身发展的垫脚石 【侨报7月19日中国时评】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案风起云涌。但中国总理温家宝17日却在陕西调研时告诫当前热衷 “海外抄底”的中国企业“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 经金融危机洗礼,中国各界均意识到,中国依靠出口加工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接近极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抄底”海外视为获得高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捷径,而温家宝显然对这种借壳生蛋的前景并不乐观。 要知道,高技术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国经济的命脉,围绕其展开的较量是市场竞争中最根本的较量,不可能轻易转移。如日本是美国最忠实盟友之一,但美国国会仍不同意卖第四代战机F-22给日本,就在于担心高技术扩散。 如今,中国在经济复苏中表现一枝独秀,已令传统技术强国明显不安,后者依据技术优势设置壁垒限制和控制中国产业的情形日益增多。即便美国眼下出于拯救外贸的需要而松动了对华高科技贸易禁令,中国真能买到高技术,也会因为缺乏议价能力而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或得不偿失,令相关产业始终受制于人。 其实,中国已备尝改革开放之初引进海外技术热潮造成的苦果,在引进别人早已淘汰的技术后,掉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陷阱,形成技术依赖,削弱甚至废弃了自身原来的研发能力,形成恶性循环。说是“市场换技术”,结果却是让出了市场,中国企业技术积累有限,外企大享中国经济增长收益。 “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 美国兰德公司30年前所发的警言,迄今都未过时。眼见中国企业再掀引进技术潮,北京决策层自然要避免重蹈覆辙,重申自主创新之重要性。 中国要想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更上层楼”,摆脱对购买技术的依赖就应该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不管以何种形式引进技术,这都只是自身发展的垫脚石,并非扔不掉的拐杖。 尤其是正值全球面临又一次技术变革,许多技术都未诞生,也无从引进。倘若中国能率先成功自主创新,还能占据技术制高点,推动“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转移,达成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模式。
高技术,买不来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