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举行的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明确提出了“532”、“461”卷烟品牌发展战略,即争取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着力培育2个年产量在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争取到2015年,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6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
这是继2002年国家局提出的“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行业发展战略和2006年国家局提出的“两个十多个”的行业发展方向之后的又一重要品牌发展目标。其中,“532”是规模扩张的蓝图,“461”是价值提升的愿景。
此后,各卷烟工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局的号召,围绕国家局“532”、“461”卷烟品牌发展战略,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品牌未来发展规划。为了使自身品牌能在“532”、“461”品牌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家企业不断加码,不断调整目标,如在极短的时间里,某企业的品牌目标就从原来的300万箱提高到500万箱,纷纷呈现“人有多大胆,烟有多大产”的热闹景象。
全国13个大型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发展规划如下表:
|
单位名称 |
工程名称 |
品牌目标 |
1 |
上烟烟草集团 |
百万千亿 |
到2015年,实现“中华”品牌产量达到100万箱左右、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程,确保上海烟草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2 |
红塔集团 |
51518 |
到2015年,“红塔山”实现年销量500万箱,“玉溪”实现年销量150万箱;“红塔山”年商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玉溪”年商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红塔集团总销售规模达到780万箱,其中出口及境外加工30万箱。 |
3 |
红云红河集团 |
331 |
争取到2015年,实现“云烟”年产销量过300万箱、单品牌年商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红河”年产销量确保200万箱以上,在“532”品牌序列中占有一席之地,300万箱作为追求目标,并根据“云烟”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
4 |
湖南中烟 |
|
到2012年,“白沙”品牌规模300万箱,“芙蓉王”品牌规模100万箱,两大品牌实现税利500亿元,在此基础上,再过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白沙”品牌规模500万箱,“芙蓉王”品牌规模150万箱,两大品牌实现税利1000亿元。 |
5 |
湖北中烟 |
1735 |
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将“黄鹤楼”培育成销量超过100万箱、实现税利700亿元左右的中式卷烟经典品牌,将“红金龙”培育成销量超过300万箱、实现税利500亿元左右的大众名牌。 |
6 |
广东中烟 |
551 |
计划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努力把“双喜”打造成以一、二类烟为主导、三类烟为基础,产销规模500万箱、工业税利500亿元以上,商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并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品牌。 |
7 |
浙江中烟 |
|
争取到2015年“利群”品牌实现销量200万箱、销售收入800亿元的发展目标,积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努力把“利群”培育成“低害、低焦、低成本,高质、高效、高内涵”的全国性大品牌。 |
8 |
江苏中烟 |
四百亿 |
争取到2015年,江苏中烟实现税利总额突破400亿元;苏烟品牌销量突破40万箱,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南京品牌销量突破150万箱,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
9 |
安徽中烟 |
双两百 |
通过今后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黄山”品牌年产销量200万箱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年创税利200亿元以上。 |
10 |
福建中烟 |
|
争取用1-2年时间,使“七匹狼”三类以上产品突破百万箱,在此基础上,再用3-4年时间,确保“七匹狼”品牌产销规模跨越200万箱,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
11 |
川渝中烟 |
126 |
预计到“十二五”末,天之娇子(含“天子”)销量突破10万箱,“娇子”销量突破200万箱,商业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 |
12 |
贵州中烟 |
退一进二 |
“黄果树退一步”(稳结构、减规模),“贵烟进两步”(提结构、扩规模),确立到“十二五”末,力争“贵烟”产销规模达到100万箱以上,单箱不含税销售收入达到2.2万元左右,成为行业“461”知名品牌之一的发展目标;明确“黄果树”品牌产销规模逐年调减,用于知名品牌定向加工和满足“贵烟”品牌增长需要。 |
13 |
河南中烟 |
251 |
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实现“黄金叶”品牌年销量200万箱以上,年销售额500亿元以上,河南中烟平均单箱税利突破1万元。确保“黄金叶”挤身“532”和“461”行列,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
其中12家大型卷烟工业企业的16个品牌在“532”,“461”战略中的坐标,如下表:
|
1000亿元 |
800亿元 |
700亿元 |
600亿元 |
500亿元 |
400亿元 |
500万箱 |
红塔山、双喜、白沙 |
|
|
|
|
|
300万箱 |
云烟 |
|
|
|
红河、红金龙 |
|
200万箱 |
|
利群 |
|
娇子 |
黄山、黄金叶 |
七匹狼 |
150万箱 |
芙蓉王 |
玉溪 |
|
|
|
南京 |
100万箱 |
中华 |
|
黄鹤楼 |
|
|
贵烟 |
从上面13家大型卷烟工业的18个品牌规划来看,我们不能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一、卷烟指标肯定捉襟见肘
上面17个品牌的卷烟计划达4150万箱,距2009年全年生产卷烟4581.8万箱仅400多万箱,由于受到禁烟公约的制约,保守估计,2015年的卷烟指标只有5000万箱,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5300万箱,那么剩下只有不到850~1150万箱。
而进入20+10的骨干品牌却不属于这18个品牌的就有“红双喜”、“真龙”、“泰山”、“钻石”、“好猫”、“兰州”、“长白山”、“中南海”、“都宝”、“金桥”等10个品牌(红梅和帝豪各由红塔山和黄金叶替代),它们肯定要咬一大口。
此外,一些地方强势企业的二线品牌,不会那么容易轻易让出指标的,它们肯定也要分一杯羹,如到2015年红塔集团的“红塔山”的500万箱加上“玉溪”的150万箱只有650万箱,而集团的总销售规模要达到780万箱,这里就有130万箱之多。又如,上海烟草集团目前卷烟指标就有260万箱,而“中华”只需要100万箱就足以,即使“红双喜”不考虑联营加工,它与“中海海”也可以有160多万箱。这两大集团加起来就达300万箱,几乎占了剩下的850~1150万箱的1/3左右。
由此可见,卷烟指标是多么的捉襟见肘,争夺肯定会异常激烈,结果绝不会像做规划那么简单,那么轻松。
二、提升结构无法随心所欲
跟卷烟计划指标相比,卷烟结果的提升,那就更不容易了,这个可不是那个领导拍脑袋可以决定的,它是无法随心所欲的,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的。
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人民生活转向了多层次消费,增加了中高价位卷烟的需求,但是卷烟市场的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无法揠苗助长的。即使一些高端卷烟可以通过送礼的形式消化掉,最终也需要有人去真正消费(吸食),否则又流回市场了,品牌总量是没有变的。
就目前来看,要达到相应的目标销售额,仅需实现计划销量的品牌是凤毛麟角,只有中华、苏烟两个超高档品牌,其他的品牌都需要大力提升结构。具体如下表:
|
品牌 |
目标单箱价格(万元) |
当前单箱价格(万元) |
差距(万元) |
1 |
红塔山 |
2.0 |
1.73 |
0.27 |
2 |
双喜 |
2.0 |
1.82 |
0.18 |
3 |
白沙 |
2.0 |
1.41 |
0.59 |
4 |
云烟 |
3.33 |
2.76 |
0.57 |
5 |
芙蓉王 |
6.7 |
5.7 |
1.0 |
6 |
利群 |
4.0 |
3.85 |
0.15 |
7 |
玉溪 |
5.3 |
4.9 |
0.4 |
8 |
黄鹤楼 |
7.0 |
4.8 |
2.2 |
9 |
娇子 |
3.0 |
2.17 |
0.83 |
8 |
红河 |
1.33 |
1.28 |
0.05 |
9 |
红金龙 |
1.33 |
0.97 |
0.36 |
10 |
黄山 |
2.5 |
1.70 |
0.8 |
11 |
七匹狼 |
2.0 |
1.74 |
0.26 |
平均每箱单价提升幅度多的达2万多元,少的也有几百元。对于那些结构偏低的品牌而言,即使提高只几百元都是很难的,尤其是又要面对大幅度提高销量的时候。
表中没有列出的“黄金叶”恐怕要实现目标是最难的,2009年的销量只有5万多箱,2015年却要达到200万箱,500亿的销售额。虽然目前采取全面吸收“帝豪”品牌和“红旗渠(零售价100元/条)”,但是总量依然只有30多万箱。目前的单箱水平不错,接近2.5万元,但是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要提高到200万箱的水平,“黄金叶”能承担这个重任吗?
总之,各家卷烟工业企业的勇气是非常可嘉的。有勇气,一切皆有可能。不管这些宏伟的规划能否全面实现,但是,至少这轮轰轰烈的卷烟品牌“十二五”规划,或许能够给那缺乏真正竞争,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般的卷烟行业,扔下一颗竞争的“原子弹”,那绝对是有助于中国卷烟品牌迎接国外品牌竞争并走向国际市场的,从这一点来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愿,各家卷烟工业企业最后都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