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MIC)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市场消费汽车电子(Comsumer Telematics)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发现,中国的消费汽车电子市场还处在早期阶段,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市场开发的进度相当迟缓的,开发的功能也仅仅局限在定位和导航。报告认为,中国的消费汽车电子开发的主要问题是,消费汽车电子的开发厂家规模小,子产业缺乏Industry Players和集成者,以及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TSP)和内容提供者之间缺乏协同。总之,消费汽车电子产业的产业治理结构存在缺失。
其实远远不止是消费汽车电子产业。我们过去在计算机产业、通信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技术研发资源,但是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努力中都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和消费汽车电子业类似的产业结构瓶颈。
产业治理结构的缺失,好像已经成为一个梦魇,总是缠绕在我们的身边,挥之不去。
其实不然。应该说,建立新兴产业过程中出现产业治理结构的缺失是所有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高速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来说,新兴产业的产业治理结构建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难度甚至会超过技术和产品开发本身。
Telematics属于物联网的概念范畴。可以预计,物联网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新兴产业及其关联的服务业,为我们经济注入巨大的活力,为国家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解决Telematics的产业治理结构问题,物联网的推进将会重蹈过去的产业化困境。
但是,新兴产业的诞生,应该同时伴随着新兴产业治理结构的诞生,新兴产业的成长,也应该伴随着这个产业治理结构的成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对新兴产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开发和实现。这些工作,至少应该是和新兴产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的,甚至是超前的。
在MIC关于中国消费汽车电子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的产业结构问题,其实是新兴产业结构研究中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一个更初始的问题是,怎样规划新兴产业?怎样部署新兴产业?谁应该成为新兴产业中的Industry Player? 谁担任新兴产业的集成者?新兴产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环境?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对新兴产业的产业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对新兴产业产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属于体制创新研究的范畴。这类研究有如下的特征:
1)跨越多个传统产业领域的研究
2)以基础技术创新和垂直应用为基础的端到端的研究
3)涉及技术、经济、法学、用户行为、管理和政策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4)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产业结构的持续研究
由此看来,对新兴产业产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投入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一句老话,放在这里也是十分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