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共决不是“不会谈”而是“不敢谈”


王攀

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做客人民网时透露,目前全总正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工资条例》。此外,今年全总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今后职工加班工资、奖金分配、福利补贴和薪酬制度设置等应纳入到协商之中。(7月21日《京华时报》)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们多部法律早已明确规定的内容。但工资集体协商之所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推进,关键原因是:工会不敢谈。全总计划今年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解决的是“不会谈”问题。而在我看来,工会“不敢谈”要比“不会谈”更需要破解,而一旦解决了“不敢谈”问题,所谓“不会谈”问题就迎刃而解,根本无需投入千万培养专职人员。

有关工人要求涨工资,最近一次影响全国的事件应该是今年5月份的本田中国工人停工事件。由于工资太低,本田中国工人在多次与资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停工。尽管最后待遇有所提高,但带头停工的工人遭到本田公司的辞退,可谓是当头一棒。这一举动明确无误地传递了这样一种信号:谁组织工人跟企业谈条件,谁就面临失业的危险。

工资集体协商的责任在于工会,但中国工会目前的现实是:它不是工人的娘家人,而是配合企业管理工人的一个机构;工会负责人表面上看是由职工选举产生,可实质上是企业管理者内部指定;工会领导人一旦不识时务,就可能招致企业的解聘、开除。这样一来,工会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指望它帮助工人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只能是幻想。所以,工资集体协商之所以无法从纸面上走下来,最关键的原因是工会“不敢谈”。

而“不会谈”,原本就是一个伪问题。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到市场上买东西,哪怕他不懂得那件商品是怎么生产的,它的价格成本都涵盖了哪些内容,甚至他不善言辞,但最后也总能够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这一产品。为什么呢?这是在于买卖平等。买卖双方的平等,要比是否拥有谈判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更有利于一个公平市场的形成。就好像消费者买东西不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师、砍价人一样,工会如果跟企业平等谈判,也根本不需要专业的谈判者。

可现在的问题是,工会无法与企业平等。这样一来,谈判就失去了公平。在一个不平等、不公平的谈判中,任何道理、任何知识、任何技巧,对于谈判结果都无济于事。其实,这跟弱国无外交是一个道理。比如,大清朝缺少的并不是谈判技巧、谈判人才,而是跟八国联军平等谈判的权利。同样,工会缺少的也不是谈判技巧,而是与企业平等谈判的权利。

专业的谈判技巧,只能在公平、平等的谈判场合才可以发挥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之所以推行不下去,关键不在于工会缺少谈判的技巧和人才,而在于缺少平等的谈判权利。但遗憾的是,全总不解决工会无法与企业平等协商的问题,而专注于如何提高工会的谈判技巧、谈判水平,这只能是缘木求鱼,除了白费千万投资,根本不可能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落实。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1/0225207215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