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灾、地震的隐痛还未消退;金融危机的恶魔又开始打劫;墨西哥漏油事件刚让我们庆幸自己不可能有多余的油浪费掉,顷刻间便传来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事件。干旱、疫情、水灾……“多难兴邦”四个字再次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
尤其是这段时间,各地频传汛情急报,多省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全国人民颇为关注,而我更是心急如焚。为什么我比常人更加焦虑,对那些此时深陷水患之中的重庆、武汉、唱凯堤灾民,和被水害围困的浙江、广东、广西人们,我能感同身受?因为我曾经感受过决堤之苦,也亲身经历过抗洪抢险!
十多年前,因为倒垸溃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临现场视察指挥;也因为我率单位职工抗洪抢险的不俗表现,优秀事迹荣登全国大报。所以说,此时此刻,灾情更能牵动我的心!我在昨天的日志中,借中国足球谈到有关“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中说到:“危机管理的三大原则,即控制、处理、善后”,其实,应该还有两点,那就是“防范预案”和“信息公开”。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每一次实发事件,对于政府来说就是一次“危机公关”,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
先补充说明“防范预案”。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几乎是年年要防汛,十年一大灾。但是,自那次朱镕基到现场视察后,灾后重建时获得国家的大笔拨款,迅速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经过河堤加固抬高,水道疏通整治,迄今为止再也没有患过大的水灾,估计今年也能安然渡过汛期。可见,有了好的“防范预案”,并坚决执行它,就能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危机公关也许根本就用不着。如果对任何灾难我们都要很好的防范措施,也许我们少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全体国人却人祥和地安居乐业;也许我们要投入甚至是浪费一些物质费用,但远比灾难突发所耗费的人财物少得多!
其次是“信息公开”。现在,关于灾情通报,自汶川地震后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信息公开,但对于事前的信息公开却还是不尽人意。我在15号的博客《有谁还记得当年修三峡大坝时说的话吗?》中,就质疑了有关专家就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的描述。近日有网友从公开的权威媒体在2003年、2007、2008年,到今年的关“大坝防水”能力从从“万年”、“千年”到“百年”,再到“有限”的四种不同说法,并讥讽三峡把“牛皮吹破”!虽然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历来都是众志成城,但因为一些好大喜功的政府官僚,和一些趋炎附势的所谓“专家”,从来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也没有认真的研究演算,因此,让公开的媒体“被”忽悠,人为地造成信息不透明。这让身处危机的前沿的人们决策失误,信心丧失!可见,信息公开也是危机公关不可或缺的。
进入新千年,古老的中国一直是多灾多难。但温总理用心血写就的“多难兴邦”四个大字,我想,此中的含意便是希望我们能从无数的灾难中能获得经验、吸取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