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安与韩德强对话:如何看待“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


徐景安与韩德强对话:
如何看待“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 
                                      (2007年8月28日)
韩德强:
对附件所倡建设新文化,我总体赞同。只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的新文化必须解决三者之间,或两者之间的矛盾。否则,各取所需,还是冲突不断。历史上各大宗教、各大思想流派、各学说主张,恐怕原则上都赞成这三爱,但是,侧重点各不相同,人物藏否各不相同,历史取舍各不相同,反而形成诸神之争,冲突大规模升级。所以,动机虽好,赞同者也会日众,但是“一中各表”,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数痴迷,难以沟通。徐先生能发宏愿,创办善网,身体力行,确属不易。然而,历史上凡能感动众生者,不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楷模,而且能够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否则,众生眼中,无非是一冬烘先生。
徐景安:
您对我所倡议的新文化表示总体赞同,十分感谢。这使我们有了基本共识,就可继续讨论了。
一、您说:“历史上各大宗教、各大思想流派、各学说主张,恐怕原则上都赞成这三爱”,这个判断值得商榷。就从自由主义、儒学传统、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来说吧。自由主义主张“爱自己”,并不主张“爱他人”,更不主张“爱大家”。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理性地追求自我,就是利他、利社会。儒学主张“爱他人”,但不主张“爱自己”,就是您说的倡导“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儒学也主张“爱众生”,但没有维护公共利益的意思,所以不是我说的“爱大家”。传统社会主义主张爱祖国,但不允许“爱自己”;主張爱集体,不倡导爱一个个的他人;要求“毫不利己”、“大公无私”。所以,我认为这三大思潮都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需要整合、互补。
二、各流派总体赞同“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成为主流价值观,但每个流派可以各有侧重。这就是和而不同。所谓“和”,就是承认对方、尊重对方,而不是攻击对方、敌视对方。所谓“不同”,就是各有偏爱。这不会造成大规模冲突,恰恰是和谐的实现。现在中国思想界的状况是各派互相敌对,不仅是争而不同,还是骂而不同。对主张“爱自己”的自由主义,认为是颠覆;对主张“爱他人”的儒学,认为是愚民;对主张“爱大家”的社会主义,认为是专制。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愿对理念与事实作区分,用实践中被势力集团利用而发生的蜕变、异化作为反对的论据,从而否定理念的合理成分。而我企图把各流派的合理成分提炼出来,以求共识。
三、据我所知,您原来是反自由主义的。现在,您对“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的新文化,“表示总体赞同”,就是意味着并不反对主张“爱自己”的自由主义,只是保留您的偏爱与侧重。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就是我所期望的进步。
四、您对我有所赞扬之后,即写道“历史上凡能感动众生者,不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楷模,而且能够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否则,众生眼中,无非是一冬烘先生。”我大惑不解,意思是要求我“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一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楷模”,那已是非常高的要求了,实在不必“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已大大超过“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的要求了。先生如此强调,不知出于何意?至于您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数痴迷,难以沟通”,更难理解。您把众生都视为“痴迷”,惟我独醒,恐怕这种理念,无论如何不是新文化,而是属于旧文化了。万望继续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