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私有化


      2010年的前7个月快要过去,马来西亚市场换算成美元的涨幅达到12.31%,目前暂居新兴亚洲市场涨幅第三,落后于印度尼西亚的24%以及泰国的16%。马来西亚市场过去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防御型市场,配息高,重要股票多有将近4%的年度股息派送,历史估值通常不高,目前市盈率约14倍。今年新兴市场回调较深,估值暂时比新兴市场的平均12倍略高,不过这并非常态。这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该市场采取较多的货币管制措施有关。

  2010年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对于货币政策出现比较明显的转变,认为紧盯美元走势的做法不再适合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加上今年对于中国市场的出口大增,马来西亚的主要特产包括棕榈油以及橡胶的出口大幅增加,使得马来西亚货币出现大幅升值。今年上半年马币兑美元升值近7%,股市涨幅12%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货币的涨幅。我认为这将有助于未来外资进一步的流入,并促进该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是一个长期利好。

  除此之外,该国国营企业的私营化正准备开展,包括马来西亚机场,马来西亚石油(Petronas Gas)以及棕榈油公司(Sime Darby)。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初包括日本NTT在内的全球电信业私营化,造成2000年那次网络股与电信股的行情,中国石油与中石化上市,到2007年油价泡沫结束,从IPO到最高点,都是10倍以上的股价涨幅,国营企业私营化通常都是一个牛市时代的开始,值得我们特别留意。

  马来西亚的企业家多半是华侨,他们在当地的人数虽然有限,但多半仍然秉持早期从福建或广东漂洋过海讨生活的精神,获利扎实,财报准确,投资人很少听到投资马来西亚企业被管理层欺骗的例子。此外,该国房地产的租金收益率仍然有5%左右,比起当地的贷款利率还高,如果现在亚洲真的还有哪个地方的房地产值得好好看一看,大概就只有马来西亚了,这个市场是值得长期投资的。2010年的马来西亚,或许是一个大行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