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几乎每天必看的中国评论新闻网上,读到一篇题为《国人习惯的50个异常现象暴露转型期问题》的文章,感觉文中所提到的五十种社会现象,就象五十把刀,不动声色地剜着我们的胸口,让我们善良的心隐隐作痛。
这五十种现象被作者分为了社会、民生、文化、城市四个大类,其中社会类有十六项,包括:1、矿难频发;2、百姓跪访;3、冤狱案一出再出;4、拆迁暴力与暗箱操作;5、官员有话不好好说;6、慈善捐款入财政;7、人才流失海外;8、冒名顶替上大学;9、官员问责后“带病”复出;10、两会雷人雷语;11、富豪榜成为“杀猪榜”;12、全民争当公务员;13、河流鱼虾消失;14、公务员呵斥纳税人;15、“公费旅游”比着来;16、小偷偷出贪官;民生类有十五项,包括:17、铁路春运一票难求;18、老少皆为买房狂;19、油价涨多跌少;20、医生收红包;21、上幼儿园比上大学难;22、神医轮流转;23、黑心食品泛滥;24、开车不如走着快;25、银行乱收费;26、农民工为工钱爬塔吊;27、卖肾救子;28、“被”涨工资;29、收费站天罗地网;30、国庆节成了旅游节;31、听证会成“涨价会”;文化类有十一项,包括:32、电视节目台湾化;33、拜金女争比不要脸;34、大学行政化;35、用“XX后”标签一代人;36、盗版有理;37、山寨名牌满天飞;38、戏说历史成风;39、艳照门;40、争抢名人故里;41、学术腐败丢脸到国外;42、体育界丑闻;城市类有八项,包括:43、雨后城市习惯性瘫痪;44、盲道“失明”;45、城市马路开膛破肚;46、耕地变厂房;47、办假证广告随处见;48、城管扫荡小贩;49、物业只知道收费;50、国际名牌中国最贵。
文章说,“这个年代,让我们习惯的事情似乎正越来越多。许多原本异常的事情和现象,不再如一开始时那样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撞击着我们的心弦。我们可能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变得习惯,变得淡然。没错,这个年代的确正在一天比一天可爱,人们的观念一天比一天开放,经济发展的数字总是在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略那些原本不该习惯、甚至值得我们警醒的现象,这些现象正在败坏着自然环境,麻痹着人的良知,噬咬着社会肌体……对此,我们再不能熟视无睹,态度漠然。”
这篇文章提醒得好!这些社会现象,有的显得比较黑暗(比如冤狱案、拆迁暴力、冒名顶替上大学、公务员呵斥纳税人、体育界丑闻、城管扫荡小贩、听证会成“涨价会”),有的属于管理水平低下(比如矿难频发、河流鱼虾消失、黑心食品泛滥、山寨名牌满天飞、雨后城市习惯性瘫痪、盲道“失明”、城市马路开膛破肚),有的可能还不能称为丑恶(比如官员有话不好好说、慈善捐款入财政、全民争当公务员、银行乱收费、拜金女争比不要脸),有的只是人的素质问题(比如两会雷人雷语、艳照门、争抢名人故里、学术腐败丢脸到国外、物业只知道收费),有的则只是相关政策引导下的一种瑕瑜互现的后果(比如上幼儿园比上大学难、国庆节成了旅游节、大学行政化、戏说历史成风、耕地变厂房、国际名牌中国最贵),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成为当下大陆社会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频繁出现在我们的媒体,经常搅扰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就象一口正在烧着水的大锅,而我们每个人都象锅里畅游着的一只只怀有各种美好梦想的青蛙,只有少数人会记得锅底正在燃烧着的柴火而奋力跳出这口大锅,更多的人则会慢慢地习惯锅中水温由冷到热的变化,甚至会学着享受那慢慢高起来的水温。然而,未来却象英、意、德联合拍摄的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那样,等待着列车的并不是安宁的终点站和回家的路,而是死亡、毁灭。
“上海地方,为商贾糜集之区,中外杂处,人烟稠密,轮舶往来,百货输转。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高张艳帜,炫异争奇。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于是乎把六十年前的一片芦苇滩头,变做了中国第一个热闹的所在。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这是一百多年前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开篇中的一段话。作者当时讲的只是区区一座上海,可是今天我们环顾整个中国,是不是也有了百年前上海的那种繁华至极的虚浮呢?
上个世纪,伟大的鲁迅曾经因感慨国人围观杀头而不振作的现实而弃医从文,想用自己的一支铁笔引起国人疗救的注意,幸运的是,他旗手的姿态在那样一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时代居然让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所发现并认可,让那么多的人挣脱黑暗仰望黎明前的曙光。然而现在,我们的鲁迅在哪里?我们的旗手在哪里?谁来叫停这些丑恶的现象?谁来拯救那一大锅依然怀揣梦想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