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手术


  在高三复读班的课堂上,教英语的张老师让一个叫大伟的同学背单词时,发现他正在看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不仅在糟蹋爹娘的钱,而且还在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到如此的蔑视,这个大伟肺都要气炸了。他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用手指着张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考上大学!”说完又把那本武侠小说撕了个粉碎。

  头一年高考时,大伟距录取段相差了100多分。而这一年,只差了17分。到了第三年,竟然超出了80多分,并被北京某名牌大学录取。但他却对张老师一直耿耿于怀,到北京见了原来的同学,仍怀着满腹的怨恨:“我没有去看张老师,但我真想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又三年后,另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学生回到母校,去看望已患了骨癌的张老师,并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老泪纵横,让老伴拿来一幅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张老师说:“18年前,他也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是最不用功的学生。为此,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转三圈。’”

  “何必要这样刺痛他们呢?”从北京回的学生问。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告别了人间。

  听朋友讲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想起了杨万里在《又和风雨二首》中的一句诗:“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在几年几十年之内,承受着误解,承受着怨恨。人家长硬了翅膀,走向了成功,却都不看你一眼,谢你一声。你又为的什么?图的什么?可怜天下老师心,一切尽在不语中。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高明的“医生”,尽管他知道会给对方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但他还是要用“锋利的刀子”,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心灵的手术”,并使这些患了“重症”的年轻人“起死回生”,重开人生路。

  如果没有了批评,没有刺激,没有了蔑视,没有了耻辱,世界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所以说,无论校内还是校外,也无论是青年人还是成年人,都离不开“心灵的手术”。只不过现在许多人都担心费力不讨好,而不愿去当这种“操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