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突飞猛进只因超国民待遇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数字: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124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726.4万人,总量1972万,早已突破国务院批复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
  我们习惯以常住人口的多少来定义一个城市是否“大”,按照这一标准,北京人口总量接近2000万,远远超过纽约、伦敦等世界特大城市,北京因此就可以看作是世界超级大城市。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还真是不少。这很荣耀吗?非也。
  众所周知,城市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有一个限度,就好比气球被过度充气会导致崩裂一样,城市常住人口一旦超过所难容纳的极限,必然会造成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生活拥挤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最终的必然结果是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把城市人口控制在资源所能承载的合理规模内,是世界各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
  现在,居住在北京的人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人口过度拥挤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城市堵车严重,水电等生活资源供应紧张等等,与其说这是北京周边和本地资源匮乏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北京人口超出所能承受的极限所致。
  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作为一个庞大的地方经济体,北京自然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填充,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北京的资源供应压力加大,于是不得不从外地大量调入生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人口增多——增加资源供应——人口再增多——再增加资源供应。这样一来,北京的常住人口当然就实现了跨越式增多,提前10年超过国务院批复的控制目标也就再正常不过。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北京常住人口急剧扩张的矛盾呢?调研数字显示,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四年来流动人口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人。主管部门提供给调研组的数字显示,2005年至2009年北京成交的商品住宅中,外埠个人购买的占32.3%;2008年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占学生总数的4成。由于北京人口快速增长的罪魁祸道是流动人口,于是,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说什么应该限制外地人进京,本地企业招工应该限于北京户籍人口等等。
  这么做的确能够直到减少北京常住人口的结果,但问题是,北京人口超过限度是外地人造成的吗?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相对其它城市而言,北京人所能享受到的政策优待可谓不胜枚举,他们一方面能够享受到外地人无法享受的教育、升学、就业等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央企云集,跨国企业众多,又使得生活在北京可能获得更多的上升机会。因此,外地人纷纷削尖脑袋都要挤进京城,为的只是希望能像北京人那样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试想,如果北京在政策倾斜、大型项目投资等方面没有优先资格,而只是作为一个政治中心(非经济)来加以建设,所谓的人口膨胀就不可能在北京出现,如果地域间的这种人为差距更小一些,人们也不会纷纷背井离乡直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