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八卦】大地震里植入了冯小刚电影


【文化八卦】

     大地震里植入冯小刚电影——专供《现代快报》

 

前几日,新浪中国好书榜半年榜出炉,《1Q84》《重新发现社会》《北洋裂变》等入选了前十名。经过一年的操办,这个网站的好书榜在业内有了些公信力。不按销量评选,更像一个主流媒体的严肃书榜,没按网站的恶俗套路来,这可能就是它独特的地方。

   发言的时候,我说要向两位评委致哀,一位是吴晓波,一位是苏小和。这两位都是好书榜的评委,这次评奖时,吴晓波的《吴敬琏传》和苏小和的《中国企业黑皮书》被提名,所以他们早早辞去评委,也许还写好了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等着评委们的电话通知。结果这两本书都没上榜。

开了个玩笑,但意思是想说,评委的书进入候选,评委就自动回避,而且,评委的书并不因为是评委就入选,在投票中双双落榜。这是一件很值得称赞的好事。让我想起了当年一件事。

汪晖是国际知名的大学者,当年曾任《读书》杂志主编,他在任期间发生过一件事,直接造成了国内知识界左右派的大决战,而且硝烟到今天都没有消散。《读书》杂志承办了首届长江读书奖之著作奖,因为有李嘉诚赞助,奖金不菲,结果汪晖获奖了。这下很多人不干了,质疑汪晖违反了程序正义,汪晖不服,战争开始了。

最近发生的汪晖和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就被认为是二战,那次是“一战”。本来是一起学术纠纷,结果参战人数越来越多,汪晖一方坚持认为是另一派在搞事,而另一派又坚持是汪晖门徒揭发了朱学勤,最终又成了两个“帮派”的火并。从“长江读书奖”引发的血案可以看出,哪怕一次小小的评奖,如果评奖程序不公平,评奖机制不科学,它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止庵老师缺席了好书榜发布会,他跑去香港参加了香港书展。有人开玩笑说,止庵这下要失望了,因为嫩模不让进场了。呵呵。

香港是一个文化不设防的城市,香港书展一直内地读书人喜欢参加的活动。去年的书展,嫩模们抢走了所有的风头,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嫩模的争论。今年对嫩模有了限制,毕竟这是读书人的事,娱乐界不能掺和得太过分。

我最反感“香港是文化沙漠”这个说法,充满了无知者无畏的谬见,一个有金庸黄沾倪匡梁羽生《明报》,大学的排名又远超过清华北大的城市,怎么可能是沙漠,可惜我大爱的王朔正持这个观点。

韩寒的出席,是这次香港书展最大的新闻,人们想看看那个没上过大学、不办假学历的年轻人,怎么就征服了中国千万80后。有人热爱,有人好奇,也有人不屑。一向刻薄的陈文茜出手了,称韩寒没文化,少内涵,说话像放屁……

也许是台湾承平日久,让陈文茜忘了自己当年怎么过的,也许是大阵仗见过了,让陈文茜以为韩寒太像个孩子,但她的表现确实很差,没有风度不说,对韩寒的了解也太肤浅。反倒韩寒的“好男不跟女斗”,显示了不恃强凌弱的气度。

冯小刚很喜欢韩寒,还在微博上隆重介绍韩寒的杂志。《唐山大地震》终于22号晚上映了。如果再玩几天,也许冯小刚就要疯了,说看了电影不感动的人不正常,说记者的提问没人性,说了许多很话,中心思想归纳为一句就是,“不哭不是人!”

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小时候在文化宫看那个片子,牌子上写着:不哭不要钱。果然哭得我稀里哗啦,为何?哭戏太多,煽情太密,小强在银幕上撕心裂肺地嚎,观众不陪哭真觉得自己不是人。不过那个电影竟然有床戏!小强妈妈和爸爸缠绵的镜头至少一分钟,而且广电总局竟然没剪。

《唐山大地震》应该是一部好片,我很多心硬如铁的朋友都没搂住,老男人哭得像个找不到妈妈的小孩,那感觉绝对很舒坦。我觉得,对于国产电影,对于被张艺谋恶心到的观众,冯小刚能做到这个效果,已经很强大了,没法要求更多。但大家心里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既然奔着民族苦难史诗拍的,别植入广告好不好?

《天下无贼》植也就植了,娱乐片,《大腕》更应该植入,但冯小刚不是有野心吗?不是还要拍《温故1942》吗?这么悲情的片子,观众正眼泪涟涟的时候,你来一句“中国人寿,踏实”,还有剑南春的酒瓶子晃来晃去,让观众扑哧笑了,影片苦心营造的环境一下子就穿帮,让人闹心不闹心?

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植入广告,唐山市花几千万给影片冠了名。这让我在微博上写了一句不怀好意的影评:“唐山大地震里竟然植入了冯小刚电影。”

   

 

潘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