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陷阱再演绎


策略陷阱
中国寓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的就是策略陷阱。
一.
  某跨国鞋厂到中国的一个大城市拓展市场,发现鞋类市场居然给一个国营企业大比例的占有了。跨国鞋厂经调查研究知道国企鞋厂的主产品是拖鞋,因此打垮对手占领市场的针对性策略出炉------输出人才。人才是跨国企业的专属人才,他们在原属企业的工资待遇保持不变,照领。但必须到国营厂上班,国营厂所发的工资归这些人才个人所有。由于是跨国鞋厂出来的人才,具有国际的知名度。什么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素质确实一流,也正好是国营厂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不用讲,人才在国营企业里得到重用。人才也通过实际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什么减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市场营销体系、……。一切都是从国营厂的利益出发,并且所实行的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这人才也这样获取了工人和厂领导的充分信任,厂里面已经对人才言听计从了。
  效率提高了,同样的成本可以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很快市场饱和了。当然了销售策略怎么定要问计于那些从跨国企业出来的“人才”。人才介绍一些跨国公司的常用策略,什么桑地诺为了促进自己的销售额,故意设计产品的使用期限,衣服和鞋子一定时间后就会坏;三星手机设定一定期限后小视屏或其他零件出现故障;等等。并指出拖鞋滞销主要是鞋子的质量太好基本上两年以内都不出问题,如果采取那些国际知名品牌的营销策略,减低鞋子的使用寿命,如从两年到半年,那无疑可以增加三倍的销量。人才还提供了跨国鞋厂的秘密技术------就是在鞋带上使用机器损伤,使鞋带在使用半年后出现自然断裂。
  国营厂采纳了人才的方案,果真销量在一年后大幅上升。半年后,跨国鞋厂的鞋子开始在城市里上柜。遭受鞋带断裂之苦的顾客当然不会再购买容易断鞋带这种品牌的鞋子。国营老厂就这样轻易的被跨国企业挤垮了,鞋的市场也被完全占领。
  教训:立心不正,自招祸殃。一个人才的主意经常正确,但并不一定就为企业好,要仔细看清楚他是为谁服务。决策的陷阱随处都有。
二.
  萨达姆依靠美国的力量在79年掌控了伊拉克政权,尝到甜头的萨达姆继续依赖力量强大美国成为了必然选择。平时民主常挂在嘴边的美国也不管萨达姆是否独裁了,坚决的支持萨达姆的统治。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使美国脸面尽失,为了教训伊朗必须让伊朗人吃点苦头,于是美国挑唆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并从经济和军事上大力给予支援,甚至不惜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和生物武器。
  萨达姆出于贪欲又想皆机拉近与美国的关系,在1980年9月贸然发动对伊朗战争,结果这场耗费了大量钱财历时近九年的两伊战争,没有让伊拉克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因此而让伊拉克经济受损人民受到伤害。
  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天真的萨达姆认为伊拉克为了美国利益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现在应该给予回报了。90年苏联临近解体,无力干预世界大事,只有美国实力依然强大,是事实上的世界事物仲裁者。在获得美国默许并怂恿的情况下,萨达姆于1990年8月找借口占领了科威特。
  美国最初显示出与萨达姆很有默契的样子,呼吁克制,并表示无意干涉。但强大的伊拉克违反国际公法,恣意侵略别国使得其他弱小国家人心惶惶,先进的发达国家也因为能源的供应问题,不满意伊拉克的侵略行为。美国就此出面表态准备军事干涉,整个海湾战争美国不但没有损失什么费用(大都是别的国家摊派),还输出了大量的军火,刺激了美国自己的过内经济,而且这次的军事还大大增加了美国的国际威信。可怜的萨达姆被人家作为棋子摆弄还不知道,到美军飞机袭击巴格达时还不相信遭受袭击。
  自此,萨达姆恨透了糊弄他的美国人。又恨又怕的萨达姆挖空心思的想报复美国,可又无能为力。终于在2000年欧元开始公开流通以后萨达姆找到损害报复美国的机会,极力要求欧佩克取消国际石油交易中的美元结算制,代之以信誉较高的欧元。美元是美国强盛的基础,当年卡扎菲提出不使用美元就遭到美国的轰炸。对于毫无章法乱跳的萨达姆美国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2003年美国占领了伊拉克。玩弄小聪明的萨达姆把自己玩上了绞刑架。美国也不落什么好,玩弄萨达姆最终把自己陷入伊拉克泥沼。
  教训:立心不正者最终害人害己。
三.
  俄罗斯的迅速衰落是叶利钦错误决策的结果。早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美国就已埋下了钉子。丘拜斯小组和盖达尔小组在上世纪80后期通过斯洛文尼亚经济学家L•茨尔克,和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了联系,直接接受美国的赞助资金和学术观点。在美国的宣传和支持下盖达尔和丘拜斯迅速成为了有影响力的俄罗斯学者。
  1991年10月后,盖达尔和丘拜斯先后主持了俄国的“休克疗法”和私有化,在俄罗斯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他们是决策者。他们所依照的就是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观点,参考的例子是智利和玻利维亚的“休克疗法”。智利的经济改革实际上还保留着皮诺切特独裁的集中控制的重要特性,因此并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成功例子;而玻利维亚因为经济体系小有又美国这样强大的经济体支持,经济的恢复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功劳。“休克疗法”是美国经济学家杰斐里•萨克斯首先提出的一种宏观调控方法,主要内容是放开物价、紧缩银根、稳定货币、减少财政补贴和实现货币自由兑换,以期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
  错误的决策为98年的俄罗斯金融埋下祸根。在这个时候,叶利钦的美国金融顾问万塔乘机介绍美国的金融经验(不惜暴露美国的秘密),说美国就是靠发行纸币来换取外国的物资的,而外国拥有本国的货币并不能形成对本国的威胁,最多也只是形成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叶利钦听信了金融顾问的话,吩咐中央银行委托万塔在国际外汇市场上销售五十亿卢布。万塔在外汇市场上以低于正常比率一倍多的比率抛售卢布,由于国际市场上是用美圆结算的很少有卢布需求,因此卢布急速下滑。而在此同时,埋伏于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各种美国经济力量全体发动,抛售手中的股票、债券、房地产、企业、……。恰好俄罗斯有到期的两百亿美圆债务需要偿还,而俄罗斯政府手中只有170亿美圆的储备,因此无力对动荡的经济进行干预。结果发生了98年的俄罗斯金融风暴。
  1991年时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万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0%多一点,居世界第二位。那时苏联是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发达,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国家。现在的苏联继承者俄罗斯是个什么样子?据统计,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经过金融风暴之后,俄罗斯由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演变成为二.三流国家。
  教训:忽视了美国的国家性质,错误判断了美国的目的,自毁长城。俄罗斯想学习美国成为美国那样的模式,可美国并没有希望俄罗斯成为美国一样的国际啊模式。美国只希望一个支离破碎的俄罗斯出现。同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是一样的,他们对中国不会安什么好心的!!!!(注:本节的一些数据竟凭记忆,没经过仔细考证,但不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四.
过去美国为了让共产党失去民心,先宣扬什么储蓄过量是“笼中虎”,一旦释放就将危害整个经济发展。在美国培养出来的专家和国际媒体的忽悠下。我们的领导采取了断然的经济措施,刺激消费。具体措施就是医改、教改、房改。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经济问题和生活问题很多都是这三个改革引起的。而原来所谓的“笼中虎”高比率的储蓄却一点都没有下降。
现在又有专家呼吁我们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倡导城市化,说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就是这样,我们要吸取别人的好经验。
所谓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就是放弃原来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模式,大量的转卖给私人,以便贪官得利。这样可激化官民矛盾,也可让中央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转弱,方便跨国企业兼并和蚕食,也方便发动经济战争。
所谓的城市化就是引导进行大城市化,制造大量的城市无产阶级。多制造像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这样的问题城市,而且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在大城市的创造过程中正好也创造出一大批“城市无产阶级”的三无人员。到时中国政府要想整治又是难题。
看起来时不错的发展策略如果不加考虑就相信美国培养出来的“专家”那么久很容易犯大错误。
这又说到人才的引入问题。美国人随便就封个什么头衔,如唐骏就是什么微软的“总裁”,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就是“人才”。而一旦唐骏不听美国人使唤了又爆料说是假的专家,确实可笑。
因此我们要考虑检讨国企在国际上招聘人才的做法。美国佬要安插奸细,赋予奸细什么亮丽的头衔都没有问题,就如唐骏是什么“微软总裁”、宋鸿兵是什么两房的高级顾问或咨询师,还有再赋予什么教授之类头衔或什么经济学奖,那么这样的人才我们必定录用。谁也没有办法与之竞争。如果这样,我们在国际上的招聘就是“开门揖盗”。自己将我们自傲国民经济中处于决定性位置的领导位置拱手送人。想想前面举例的“人才”错误诱导的恶果,真真不寒而栗!
预防人才使坏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过分的敏感。那么我们翻开共和国的发展历史看,什么时候美国佬放松过对我们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