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与太平军的故事(21)
【美】霍尔杰·卡希尔 著
王纪卿 译
法尔思德和白齐文不相信“战斗的吉米”上将在他们所玩的游戏中已经最后胜出。他们在松江击退了他的恐吓,他们现在要去忽悠他。他们知道,通过审判来释放华尔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他们着手安排华尔的逃狱。他们派一名军官登上“切萨皮克”号去看望华尔,同时打探情况。这位军官发现华尔被囚禁在英国旗舰外侧的一间舱房里,门口总是有一名陆战队员看守。逃离“切萨皮克”号的计划就在当时当地定了下来。那位军官在看守的眼皮底下和耳朵旁边跟华尔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被看守“不许交头接耳”的喝声打断。但这样就足够了。华尔和他的部下搞懂了彼此的意思。那位军官把他的手表调到跟华尔船舱内的时钟完全同步,在离开“切萨皮克”号时,他记住了那间船舱的位置。
他们的计划是:在凌晨两点钟,将一只舢板划到华尔船舱的窗户下。“切萨皮克”号舱房的通风口是老式军舰的四方形大窗,而不是现代军舰的小圆窗。华尔必须在两点正从窗口跳出。他的部属会立刻将他弄上舢板,将舢板划入黑暗之中。那天夜里舢板将会划到军舰旁边,如果华尔因故未能逃脱,第二天、第三天夜间舢板还会划去,直到越狱成功。
逃狱行动的当晚,华尔有点草率地脱衣上床。他脱下外衣和鞋袜,穿着衬衣和长裤,跳到一边靠壁的水手床上。如果看守注意到了华尔的状况,会将之归因于不可理喻的美国北方佬不修边幅的习惯。华尔躺在床上等待两点钟到来。两点差几分的时候,他起身坐在床边,点燃一支方头雪茄。当他听到船上报时的4下铃声响起第一下时,他跃向窗户,头朝前穿过窗框,跳出船外。他的部属就在那里。他们听到了首领落水的哗啦声。他们很快地闪了一下灯光,华尔朝舢板游去,被拉上了舢板。军舰上也听到了哗啦声,华尔的看守冲出来发出警报。“切萨皮克”号的甲板上传来喊声:“有人跳水啦!”还有发号施令的声音。军舰上放下了一些小船。但是,早在“切萨皮克”号的小船落水之前,华尔的舢板已经消失在幽暗之中,不一会它就在法军营地对面靠岸了。华尔在这里藏到一位朋友家里度过白昼,躲过了英国人的搜寻。第二天夜间他被从水路送往松江,他在那里发现自己的部队仍然驻守着那座土堡。
华尔逃出之后不久,传话给何伯上将,说他仍然愿意跟上将讨论他的新计划。詹姆斯爵士便邀请华尔与他的副官们登上“切萨皮克”号开会,向他们担保人身安全。他们去了。在会议上,华尔将他招募本地中国人组建军队的计划摆到了上将眼前。詹姆斯爵士欣然接受这个方案。他让华尔承诺了不再招收英国逃兵。他本想派一名军官指挥这支本地人的军队,但是按照典型的英国方式,他接受了既成的事实,同意让华尔担任他挑选的中国官兵的头。他不觉得让这个美国北方的冒险家继续推行他的计划会对英国的主权造成什么损害,他已经开始欣赏此人的勇气与能力。他甚至认为这个计划不值得反对,因为驻上海的多数英国军官都觉得把中国农民变成现代军人的想法非常可笑。在华尔承诺不再招募任何英国逃兵之后,詹姆斯爵士祝福了他的计划,而且对于仍有一批英国逃兵受雇在松江当教官的事实,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过这一番周折,在1861年夏末,华尔开始招募新的军队。他一经开始,便不浪费任何时间。他在松江的军营成为中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本地人的部队在这里学习欧洲的兵法。法尔思德与白齐文把这支军队的核心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华尔现在淘汰老部队,只留下堪当优秀教官与军官的人,其余人等一概遣散。他给军官和教官授予了官职,并从中国官兵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担任士官。他按原来的200兵力招募马尼拉人,让他们在文森特·马卡纳雅指挥下充当卫队。
大多数新兵是江苏人,他们容易相处,乐于遵守纪律。他们证明了自己是西方军校中的优秀学员。起初只进行简单的训练,强调速度,而将队列的整齐放在第二位。新兵训练如何迅速地列队。通过一点操练后,他们进入全面的训练,成为很优秀的射手,掌握了英国毛瑟枪和普鲁士来复枪的用法和保养方法。口令都是用英语。中国人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口令和军号的意义。操炮起初令他们为难,但接受了一些指导后,他们进步很快,在他们准备开上战场之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专业炮手。据公正的观察家报道,轰击工事和掩护冲锋部队的炮兵操作非常出色。
这支队伍服装整齐,装备精良。他们的制服有几分类似法国的朱阿夫兵或英国的锡克兵。由于他们的制服,华尔的部队被称为“假洋鬼子”。冬天的着装包括一件外衣和同一颜色的灯笼短裤,每个支队颜色不同:马尼拉人是深蓝色;炮兵是浅蓝色,灯笼短裤上带宽红条;步兵是浅绿色,有领饰与红绿两色的肩带。全军都戴绿头巾。全军的夏装都是白色灯笼短裤和带红色领饰的白色外衣。
华尔从一开始就让他的中国新兵对欧洲军队的纪律严明有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知道,顶抗上司、违反命令、站岗睡觉、受贿放走俘虏,都会立即受到严厉的处罚。他在真正把队伍带上战场之前,让部队与敌军发生了一些小冲突,以检验部队的士气和纪律。在一次这样的小战斗中,他向官兵们证明纪律在战场上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支太平军舰队载着从杭州取得的财物,突然被冰冻封锁在江苏的一条水道中。太平军迅速地修筑壁垒,认为这样就能阻挡攻击。华尔偷袭了他们的壁垒,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许多太平军被击毙或淹死,华尔下令烧毁满载物资的船队。通常在华尔的部队或官军去征讨太平军时,总会有江苏的村民跟随他们行军。这些村民一般使用装了叉子头的竹竿。这些长矛兵由村子里的头面人物率领,远远地跟在军队后面。在打败敌军之后,他们就来搜取阵亡者的遗物。
在这次作战中,村庄的头领是个有功名的男人,帽子上戴有蓝翎。当壁垒攻下之后,这位头领带头去抢财物,当华尔下令烧毁船队时,他还不肯撤退。华尔令他立刻停止,命令一名士兵:如果他不听令,就将他击毙。士兵首先举起了枪,接着惶惑地放下枪,不肯开枪。蓝翎官员在干的事情,不过是士兵很想干的事情,何况枪毙一名帝国政府的官员如同弑父。爱德华·法尔思德上校奉华尔之令,接着举起左轮手枪,击毙了那位官员。对于这支中国军队来说,这一枪的精神震撼力强过射杀一个班的列兵。
这些中国人成了非常合格、服从命令的军人。列兵当中几乎无人酗酒,宪兵几乎无所事事,除了攻占一座城市的时候,这支队伍基本上没有抢掠的意欲。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军纪,就会受到中国式的惩戒:用竹棍重击。这支军队有一些违纪行为,但很少犯罪,所以竹棍很少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