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持续上涨,近日更是呈现加速上涨态势,截至7月25日累计涨幅达24.8%,至每斤7.19元,已高于5月上旬的波峰价格。从省区市来看,所有省区市大蒜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山西涨幅居首,达51.3%,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海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的涨幅在 30.2%—42.8%之间。
去年11月我写有一篇关于大蒜的文章,谈了大蒜是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在国外被称作“健康保护神”。中国自古也有“大蒜上市,药店关门”的说法,有人戏称我写此文是为蒜农蒜商做广告宣传,说我拍摄那张超市大蒜竟然超过猪肉价,每市斤(500克)价格为12.59元 的照片不真实,并断言我的结论是误导。事实证明我的调查是真实的,我国有很多特殊农产品,是宝贵的资源,同样是有发展潜力、创造财富的绿色产业,很多人并未认识到。(去年关于大蒜的文章原文附录于后)。
一年过快去了,那时戏称“蒜你狠”的大蒜涨价,今年变得更“狠”了,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从之前的6元一斤猛窜到10元一斤,在部分超市,甚至又买出了去年12元一斤的高价,上好的五花肉也卖不了这么贵。
大蒜比肉贵是普遍趋势
今年天气反常,干旱与洪水交替发生,各类疫病易发生。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大蒜是最好的防治多种疾病、疫病的食药兼用的佳品,“要想康健,常吃大蒜”已日益深入人心。于是,各地农贸市场,大蒜的价格也随着洪水的涨势猛涨起来。前几天还要7元一斤的大蒜头价格也突破了8块5。大型超市,袋装蒜头价格为11.98元/ 斤,去皮的蒜头肉为12.98元/斤。这个价格已经比肉还贵了,上好的鸡肉块是8元/斤,猪后腿肉是8-9元/斤,猪肉的整体批发价不过在8-9元之间。越有疫病,人们越不愿多吃肉,越想多吃蒜。
又有人在囤蒜吗?
去年蒜价上涨时,有防流感的说法,但是今年已经没有这一需求,为什么蒜价反而越涨价越猛呢?有人认为“又有人在囤蒜”,虽不能排除这种因素,但去年就说有人在囤蒜,如今蒜这么贵,蒜又不是商品房,放到那里不会坏,囤的那些蒜在哪里呢?
其实,大蒜涨价主要是需求增加而货源有限。今年大蒜减产,与成本上涨和天气有关。去年种蒜时,正值大蒜价格最贵的时候,每亩光蒜种成本就达1000多元,蒜农担心有风险。尽管当时蒜价不低,而有关部门和媒体又宣传蒜价高是“有人囤蒜”,是“商人炒作”,不会持久。农民接受到此类错误信息,又受传统的“快别来”观念影响,感觉今年蒜价必大跌,于是很多蒜农放弃了大蒜的种植或扩产。加上今年的天气前期干旱,影响了大蒜的产量,所以大蒜涨价是必然的。在2008年,鲜蒜开始的收购价格仅仅是四毛左右,2009年鲜蒜开始的收购价格也不过八毛上下。今年鲜蒜刚收获的时候,产地的收购价一般在1.7 元/斤左右,后来这个价格逐渐走高,达到6元/斤。
圈地种蒜
一些商人“包蒜地”,大蒜还未到成熟期,这些人提前和蒜农商定好协议,提供一定的后期采摘经费,并商定好收购价,以便于在大蒜成熟的时候将其全部囊入怀中。有人承包农民的地种蒜,类似的“包地”现象也越来越多,并且行情也一路看涨。山东从最初的每亩3000元涨到后来的4500元。大的蒜商,动辄“包地”上千亩,因此对蒜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附录1
2009-11-20 17:21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39925.aspx
价值中国网 > 新兴产业 > 生物/医药
大蒜防病功能多 要想康健,多吃生蒜
翟智高 原创

大蒜防病保健功能多
大蒜所具有的这些潜在功效,为预防和改善粥状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脑溢血、心脏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天然护理途径。


大蒜素遇热时会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大蒜适宜生食。大蒜不仅怕热,也怕碱,它遇碱也会失去作用。因此,如果想达到最好的保健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宜切成蒜丁、蒜沫。还有目前厨师们常有的热油烹爆蒜片虽然增加香味,但加速了有效医疗防病蒜素成分挥发损失殆尽,得不偿失。还有特意加工的蒜片蒜粉之类 ,大部分大蒜素和蒜油已损失,医疗效果已大打折扣。
我国传统美食—北方人过腊八节用醋、糖腌制的腊八蒜,成品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可以缓解口干、增强食欲。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醋酸结合有益健康。对于体质虚弱和胃肠衰弱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熟蒜比如烧蒜。夏季吃烧烤的人们爱把大蒜放在火炉上烤一下趁热吃。这种烧出来的蒜几乎没有臭味,吃起来像白果一样,味道很好,但是这种蒜的杀菌消毒作用要大打折扣。
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35%以上,5月份甲流在全球暴发,因为大蒜有杀菌消毒、预防感冒的功效,很快出现了席卷全球的“抢蒜”风潮。相信大蒜能提高对甲流免疫力的,远不止中国人。
今年80%以上与中 国有贸易关系的国 家都在求购大蒜,往年各国对中国大蒜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蒜农,这个紧箍咒在今年被取消了。而且,今年不少国 家在进口中 国大蒜时也取消了往年必须达到一定级别才予进口的限制。 印尼、菲 律宾等东南 亚国家以及非洲、南 美的部分国家,成为甲流之下中国大蒜的新豪客。山 东近一个月里有超过20天的时间,每天出口大蒜量在5000吨。

有以上数据可清楚看出,所谓“温 州人炒作大蒜”、“蒜 商囤蒜不买”导致大蒜价格上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目前,大蒜的疯狂一发不可收。这个去年此时批发价还只有4分钱一斤的大蒜,如今在山 东农贸市场上的零售价攀升至5元/斤。 俗语说“人算不如天算”。看来改称“人算不如添蒜”也有一定道理。
======================
【药材介绍】
【药材名】大蒜
【拼音名】Da Suan
【拉丁名】Allium sativum L
【英文名】
【别名】胡蒜;葫;独蒜;独头蒜
【分类】为百合科植物
【药用部位】鳞茎
【形态性状】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干膜质鳞被。叶基生,实心,扁平,线状披针形,宽约2.5厘米左右,基部呈鞘状。花茎直立,高约60厘米;佛炮苞有长喙,长7~10厘米;伞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长8~10厘米,膜质,浅绿色;花小形,花间多杂以淡红色珠芽,长4毫米,或完全无珠芽;花柄细,长于花;花被6,粉红色,椭圆状披针形;雄蕊6,白色,花药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开裂。种子黑色。
【性状】
【主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采收:5月叶枯时采挖,加工:晾干。
【化学成分】新鲜鳞茎第100克中含水分70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23克、粗纤维0.7克、灰分1.3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0.9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大蒜含发油约0.2%,具辣味和特臭,内含蒜素养或大蒜辣素(Allicin)以及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CH2:CHCH2)2S、(CH2:CHCH2)2S2、(CH2:CHCH2)2S3、(CH3)2S2、(CH3)3S3、CH2:CHCH2SCH3、CH3CH2CH2S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功能: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主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
【该药材的药品标准】
[url=]中 国药 典1977版大蒜[/url]
[url=]卫 生 部药品标 准蒙药分册大蒜[/url]
【含有该药材的中 药处方】
药品名称 | 相关标准 |
阿魏化痞膏 | 中 国药 典1995版一部中 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 国药 典2005版一部 |
跌打万花油 | 中药成方制剂第18册 |
二十味肉豆蔻散 | 卫 生部颁藏药标准第1册 |
二十味肉豆蔻丸 | 卫 生部颁藏药标准第1册 |
二十五味阿魏胶囊 | 中 成药标准汇编脑系经络肢体分册 |
二十五味阿魏散 | 卫 生部颁藏药标准第1册 |
复方重楼酊 | 中 成药标准汇编外科妇科分册 |
青娥丸 | 中 国药典1995版一部中 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 国药典2005版一部 |
伤科万花油 | 中 药成方制剂第19册 |
通鼻抗感剂 | 新药转正标准第30册 |
镇坎散 | 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 |
重楼解毒酊 | 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分册 |
五味角蒿油 | 卫 生部颁藏药标准第1册 |
Copyright © 2008 www.stamed.net 标准医药。
=============================
附录2: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土豆价格持续暴涨,随后玉米、棉花、小麦等价格也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乎上演着“击鼓传花”的游戏格局。“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与此同时,继“房奴”之后,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也开始纷纷冒泡,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终于祭出了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的重拳,以平抑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政府的强力打压之下,大豆、蔬菜等商品价格已应声下跌,一些前期高涨的农副产品价格出现了10%至30%不同程度的回落。然而,刚刚下降没几天,监管部门的利剑也尚在执行,绿豆、大蒜价格又似有卷土重来之势,小麦、水稻等粮价整体上涨的压力也显著攀升,少数地区甚至出现多种收购主体见粮就抢的景象,并开始带动食品价格的上涨,新一轮农产品涨价潮或将再度来袭,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不得不再次出面紧急“灭火”。
行政打击难治根
对于部分农产品争先恐后上涨的原因,各界有不同的解读,而自然灾害说、游资炒作说和生产成本增加说无疑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当然没错,今年以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有加剧的迹象,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北方多省市遭受高温炙烤、南方多省受暴雨袭击而涝灾严重等异常天气都大大影响了市场对农产品产量的预期,担忧未来供求关系或将失衡,事实上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在连续6年增长后已出现首次下跌,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产能扩张竞赛导致的需求却在大增。生产成本增加也是现实,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农业种植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这自然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
游资炒作或许多多少少难逃干系,但是否真是致农产品价格大涨的重要推手却迷雾重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由于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的政治任务,近10万亿的货币哗啦啦地流入市场,尽管上半年央行举着适度宽松之名、行紧缩货币政策之实,但市场上的银子依然十分可观,在楼市调控严厉和通胀升温的预期下,许多资金纷纷流出楼市和股市,而部分农产品成了这些资金青睐的首选。
尽管部委之间对游资炒作农产品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但打击游资炒作农产品还是上升至国务院层面了,多部委行政式打压农产品暴涨很快找到了靶子。除了已众人皆知的“神医”张悟本,涉嫌囤积炒作农产品价格的一些企业也纷纷被查,被价格主管部门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发改委近日还公布了百家企业开会串通绿豆涨价的录音。然而,百万罚单并非“对症下药”,而市场也与监管部门开起了玩笑。6月中旬以来大蒜价格又“疯”云再起,截至7月18日累计涨幅达21.2%,至每斤6.57元,再次回升到5月上旬的价格高位,并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而绿豆价格在持续高温的助推下强劲反弹,从6月底开始,几乎一天一个价,市场并未老老实实地理会监管部门的重拳。
大量游资恶炒关系民生稳定的农产品价格,政府部门理应加强监管,但问题是,现在的打击游资炒作农产品政策措施依然沿用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一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挽救措施,政府行为短期化的倾向明显,注定了接棒小品种农产品价格疯狂的还会有下一个,今天控制住大蒜、绿豆的价格,明天又会再跳出小麦、棉花来。再言及最近半个多月粮油价格轮番上涨的情形,一名面粉经销商如是感叹:“绿豆涨了,大米涨了,现在连面粉也涨了。”行政式打压游资炒作农产品只能是扬汤止沸,无信息优势、单独面向市场的农民可能又无法摆脱“蛛网理论”的魔咒,农民最终埋单的历史或再次重演。
其实,透过游资炒作农产品的表象,背后折射出国内经济投资环境不佳的深层问题。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热衷于赚快钱的态势不断蔓延,炒楼、炒股、炒艺术品等一直是游资青睐的对象,如今楼市调控趋紧,股市不景气,闲置的资金当然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了,只是这次轮到了农产品而已。虽然民间投资“新36条”出炉了,但现在真正看好的民企并不是太多,观望气息十分浓厚,要打破民间资本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窘境依然任重道远。
呼唤流通环节待“瘦身”
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然而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尚未有效改善,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诟病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从而使农产品最终价格出现较大的涨幅,连商务部官员都坦承,流通成本增加是支撑蔬菜价格高企的长期因素,中国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至3倍。
农产品流通成本之所以一直无法“瘦身”,首先在于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流通环节的冗长。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从生产、流转、最终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生产者、小贩或经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或超市、消费者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正是农产品产销中间环节偏多,对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由于层层加价,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上涨了两三倍。
其次是物流损耗过大对农产品价格的拉升。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但由于农产品不易储存的特殊属性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率明显偏高。以蔬菜和水果为例,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每年这种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此外,农产品各种服务收费秩序较乱也火上浇油。据农业部对粮食、畜产品、蔬菜等产销环节跟踪调查,一些产品销售费用及隐性成本过高,抬高了最终零售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农产品远销的过路费负担异常沉重,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其实并不真“绿”。例如,四川省装运5吨萝卜前往广东,在本省的绿色通道虽可节省500多元,但出省后一路上要经过近40个收费站,交纳3000多元过路费。
农村“三化”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必须重视支撑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其他长期性因素,而农村“三化”现象的愈演愈烈无疑为粮价长期上涨的趋势提供了支撑。这里的农村“三化”现象指的是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
农村空心化倾向正愈演愈烈。由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特征和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加速流出,不少村庄几乎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这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的残酷现实。例如,今年7月,跨国农产品巨头孟山都公司在广西南宁市以北100多公里的马山县古统村举行玉米种子现场销售会,到场的主要是小孩和老人,20~30岁的年轻人不见踪影。
农田抛荒化现象也不断抬头。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愈演愈烈,也加剧了农田抛荒化的抬头。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3000万亩,而缺乏劳动力是撂荒的主要原因。此外,价格低廉让农民种粮无利可图也是农田抛荒危机背后的动因。近日一名地方粮食系统官员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一个农村劳动力如果到城里打工,即便是到建筑工地上做小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可以拿到1000多元,而种一亩小麦的收入只有不到300元。”
城镇侵占化问题更是浪潮汹涌。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土地监管趋严的态势下,今年上半年全国仍有2.2万件违法用地行为发生,涉及土地面积11.7万亩。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土地违法行为、占用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土地面积却上升了14.1%。尽管从数字上看,中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目前还没有被突破,但以占补平衡制度为基础的耕地质量状况堪忧,此18亿亩耕地已非彼18亿亩耕地了,耕地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对粮食产量产生威胁,并将进一步推动粮食价格的攀升。
总的来看,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虽与自然灾害引发市场对供求关系的预期变化密切相连,也与国内通胀压力不“退烧”情势下的资金炒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但更需警惕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的长期制度环境因素,不论是国内实体经济环境的恶化,还是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痼疾,以及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三化”现象的愈演愈烈,都为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提供了支撑。因此,政府部门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表象的同时,更需聚焦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南风窗:陈和午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