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披露,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70%是流动人口。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由于北京人口的快速膨胀,新增交通供给、南水北调水量可能被新增人口抵消或吞噬。
1983年中央要求北京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控制在一千万人左右。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从水资源承载力等约束因素出发,确定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北京人口提前10年突破了控制指标。
令人恐怖的是,有人认为北京市人口规模应该突破3000万,其依据是东亚主要国家(不包 括中国在内)目前特大城市占全国人口比例平均大致为15.52%。其中,韩国首尔高达43.2%,日本东京为27.32%,菲律宾马尼拉为12.46%,泰国曼谷为10.10%。
伦敦市2002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79人,其中内伦敦为8980人,外伦敦为3582人,北京市2004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8人,看起来不多,但是北京旧城四区的人口密度平均为23519人,远远超过伦敦水平。
1980年4月,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做出四项重要指示:第一,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第二,要把首都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第三,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流城市,并且在世界上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四,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要着重发展旅游事业、服务行业、食品工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业。
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批复明确指出:北京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服从和充分体现这一城市性质的要求。要为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为全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日益良好的条件。要求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经济和立法的措施,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北京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要严加控制工业建设的规模,今后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不能再发展那些耗能多、用水多、运输量大、占地大、污染扰民的工业,而应首重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的工业。
北京市想法太多,不但要当中国的首都,还要当世界大都市;要当旅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高等教育资源最多的城市、金融中心、科研中心、高科技产业基地、总部经济中心、全国陆空交通中心、汽车工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创意产业中心、钢铁工业基地。北京市建筑业规模是全国第一,但是100%的民共是外地人,三分之一房子盖了给外地人。北京在举行奥运会这样的大活动方面积极性极高,但是北京人却不得不忍耐行车单双号。
不止一人提出过,这样下去,中国只好迁都了,让北京去做什么什么中心去吧。200年来,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国家迁过都,所以迁都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