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人,我还是第一次坐轻轨1号线。
与坐轻轨上下班的同学们相比,很多武昌、汉阳的人像我一样,一辈子也许都不会坐1号线。
1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的开山之作,但由于路程短,每天的车票与其他收入不及成本的零头,曾被戏称为“武汉的超级玩具”。目前,1号线最大问题,是与公交系统的对接缺位。简单地说,公交集团与地铁集团,不是一家人。双方上面的交通监管部门,也不能出面统一协调公交与轻轨的换乘问题。
对于轻轨的批评很多,而我认为,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好。6年前的7月28日,一条巨龙从宗关起飞。6年后的同一天,28.8公里,1号线成为国内最长的轻轨。1号线的冷清,只是暂时的。
7月27日,1号线二期试运行的前一天,我第一次坐上这辆城市快车。从循礼门站(江汉路站),到宗关站,只用一块五,乘客少,空调猛,速度快,站内布置有些粗糙,车有点颠簸。进出车厢,没有像地铁一样的护栏。两旁的房子,有些破旧,特别是到硚口,两旁的荒地,以后都会成为高楼。等从东西湖的东吴大道,到堤角,东西两头的居民可以更便捷到市中心购物、看电影、吃美食。
记得很久以前,古田某楼盘打出“坐轻轨回家”,最近两年,又有楼盘打出“地铁就在家门口”。似乎这些轨道交通,成为开发商卖楼的道具。
事实上,这些城建的利好,早已被开发商透支。轨道交通沿线楼盘,主要还是得益于整个区域楼盘的升值。比如,古田区域内的楼盘,三年价格翻番。这不是轻轨的功劳。其他没有轻轨的主城区楼盘,三年间价格也是翻番,甚至更多。所以说,开发商少拿轨道交通说事,购房者又不是苕。
此前,坐过广州、深圳、上海的地铁。有地铁,似乎是一座城市迈入都市行列的特定标签。
武汉这座城市的地铁梦,还在制造之中。武汉,等待地铁的日子太久了。
(文/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