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中国大陆劳动力便宜、对环境污染管理相对宽松,能有效降低成本,所以,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纷纷将文体休闲制品企业迁入中国大陆,带动了中国纤维增强树脂产业发展,碳纤维用量快速增加,形成以广东东莞、福建厦门、山东威海为核心形成3个产业集群带,台资、韩资、日资占有一定比重。据统计,中国80%90%的碳纤维用于文体休闲制品,产品包括渔具、游艇、高尔福球头球杆、羽毛球拍、滑雪板、箭杆、自行车等,由于价位较高,国内市场不大,产品以出口为主,“中国制造”的这类产品约占世界市场的60%80%,这些产品所用碳纤维以12KT700或类似碳纤维产品为主,也需要部分3K6K T300及石墨纤维,一般要先做成予浸料或织物,再与环氧树脂等复合成形,为便于批量生产,要求纤维性能离散性小。据国外专家分析,复合材料文体休闲制品由于价位高,市场已经饱和,发展潜力不大,中国已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人工成本必将提高,上述企业有无迁往他国可能,也是我们在预测国内需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近来,风力发电机叶片、输电线缆、刹车片、热场材料是许多人看好的重要碳纤维用户,笔者很赞同,也积极支持这些行业发展。但笔者也知道风力发电机叶片、输电线缆本身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成本、市场、技术成熟度等,未来几年难以大发展;刹车片、热场材料技术相对成熟,前景看好,但目前碳纤维用量也只有100t/a,大规模扩大生产亦非易事;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本来用量不大,在和平时期也难有高速增长的可能;在石油深井抽油杆、民用汽车部件、纺织机械、工程管道、工装设备、压力容器等领域,我国科技人员都做了多年研究,但发展及推广速度与预期相差甚远,高成本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数量,看不出有井喷式增长的迹象,不能盲目乐观,片面夸大。笔者估计,至2012年中国市场的碳纤维需求大体为1t左右,仍占世界总产量的1/5或略多,但国产碳纤维能占据多大份额,要看我们今后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