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的逻辑何其荒谬和错误


 

                      金岩石的逻辑何其荒谬和错误

 

                                                  文/倪金节

 

随着新近这一轮房地产调控进入政策效应显现阶段,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量跌价滞”格局形成,不少专家学者开始为放松调控开始奔走呼号。近日,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相继抛出了两个惊人观点。一是未来五年房价泡沫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形成所谓的超级泡沫。二是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基本达标(谁说了算?),期望房价大跌不现实。

 

金先生的核心逻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信用的继续扩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这五大因素是金先生这几年在各大媒体和会议论坛上,鼓吹超级泡沫的一贯思路。721日在北京电视台的《财经五连发》节目,国家行政学院的王小广教授已经辩驳了金先生的逻辑,当时先生无言以对,没给出更详细的解释。没想到的是,在随后的内蒙卫视《财富非常道》以及近日的珠三角楼市步入花都新时间论坛,金先生再次鼓吹这些逻辑,而丝毫不理会这些逻辑背后的软肋。下面,我就企图从金先生的这五大逻辑出发,来一一予以商榷。

 

金先生这几年一直在鼓吹的超级泡沫,完全是生搬硬套的产物。超级泡沫一词,是由索罗斯在20089月份金融危机最为猛烈的时候,出版的畅销书《金融市场新范式》中提出来的,在091月份中文版面市的时候被改成的书名为《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他在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超级泡沫假说”。他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只是次级债危机的一根导火线,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个长达25年的超级泡沫破灭。

 

索罗斯将超级泡沫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2.金融市场全球化;3.金融创新的自由化。过去25年,主流的经济理论是自由市场经济,也就是索罗斯一直嗤之以鼻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加上对金融机构的疏于监管,导致信用无度扩张,五六十倍的金融杠杆率稀松平常,驱动着金融市场超级泡沫的长周期。于是在次贷危机爆发之时,这个超级泡沫被捅破,酿成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无疑,索罗斯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在过去25年里的理论性总结是到位的,但是一旦将超级泡沫套用到中国经济领域,却是极其教条和不负责任的。按照金先生的套路,是把1992年设定为一个长期性超级泡沫的起点,然后把10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和25年积累的超级泡沫作为参照,这两个经济周期的重合在中国将发生在2017年。这样的强硬拼凑,着实是滑之大稽,美国超级泡沫是25年,纵使中国就是存在所谓的超级泡沫,难道就也一定是25年?从一个泡沫的周期里面,就总结出超级泡沫都是25年的结论,金先生的研究是否觉得太草率了点?

 

实际上,从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来看,高房价已经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最大阻力。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当80后和90后这代人到而立之年,依然还在为了房子而工作,生活毫无更高理想而言,理想成为奢侈品,这样的城市化如何继续?诚如金先生所言,每年按照1%的城市化率计算,每年有1500万农民工进城,那么请问当农民工的房价收入比在一线城市已经达到30倍左右的时候,农民和农民工的城市化何以进行?农民购房的真实需求从何而来?毋庸置疑,80后和90后,以及农民工是未来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高房价只能让这两部分人群的城市化前景渺茫,如此一来,城市化助涨房价也就在逻辑上难以成立。

 

再说工业化。当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房价泡沫让企业家痴迷其中,制造业生存极其艰难,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被房地产业吸收,工业化又能怎么办?在我接触的不少江浙粤闽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通过发展制造业取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少则掌握着数百万,多则数十亿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目前完全不愿意进入制造业领域,多数资金处于以热钱形式存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状态。可以预期,当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东南沿海地域的企业家深陷于房地产泡沫之中,制造业无以发展,这样的工业化又将如何继续?

 

还有信用扩张问题。首先,中国的信用扩张已经到了十分无度的地步,当前几年经济过热时期,新增贷款达到3-4万亿即为过度,一下子膨胀到2009年的9.6万亿的时候,M2已经接近70万亿,不知道信用还需要怎样的扩张?目前中国的信贷GDP比例已经达到了较为畸形的地步,银行信用扩张无法再破09年纪录是基本确定的。

 

再者,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无非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极为便捷,但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遥遥无期,热钱进出通道不可能畅通无阻的大背景下,此因素也未必见得能在接下来翻起多大的风浪。最后,中国的金融创新更是不可能达到及其发达的水平,在未来十年,纵使解决了房地产融资的渠道(比如启动Reits),金融衍生品体系开始完备,但依然不足以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再度翻番。

 

其实,金先生也承认,他所宣扬的中国的房地产超级泡沫最终也会破灭,而且给出了2017年这一明确的时间点。看来,金先生也十分明白泡沫膨胀的最终后果,那么作为掌握着极重话语权的金岩石先生,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中国超级泡沫成形,并让中国经济走上结构优化、做强制造业的健康道路。而不是任由超级泡沫危害中国经济。

 

金岩石先生,在泡沫中歌唱固然令人神往,但这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做实这样一个好泡沫。切不可让坏泡沫绑架中国经济,任由其彻底让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我相信这也是您打心里不希望看到的。(本文作者倪金节为财经作家,最近一本书是《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