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采访杨昌顺:基本药物“身份证”控流程 商业机密谁“护航”?


《南方都市报》采访杨昌顺:

基本药物身份证控流程 商业机密谁护航

 

南方都市报   2010-07-01 作者:梅勤 

 

摘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知,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3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知,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3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从201141,对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至少3500家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在9个月之内完成相关操作。

这一电子监管动作,能否在各监管部门间形成合力,流通企业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商业机密和盘托出?这些问题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电子监管将扩展至基本药物

据了解,药品电子监管网,也被称作药品的物联网,在每件药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喷上类似身份证的20位电子监管码,实现一盒()药品一个码。将电子监管码对应的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到数据库。

换言之,每一盒药品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从生产车间经过流通渠道,最后达到患者手中的过程,都将被记录在案。

在药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追溯、召回;同时防止假药流入销售环节;而出现灾情等情况时,可以根据电子监管网提供的库存信息,调拨药品。此前特殊药品才电子监管。

能否实现全产业链监管成焦点

国家药监局《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虽然没有强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必须添置电子监管相关设备,但未入网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规定却无疑是个拦路虎

江西三精易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顺告诉南都记者,现在生产厂家自己的产品出厂前,已经给每个产品加上条码,以便进行质量监控和流程追踪,并和大型物流公司进行产品信息共享。(——记者并未理解杨昌顺的话,应该是物流公司和企业共享产品流向信息,但不管大型,还是小型物流公司,一般都不会无条件和企业共享,生产企业常常需要付出代价)

杨昌顺指出,但是这些信息的共享一般终止于二三线城市的小型物流企业,因为如果生产厂家需要全面的信息追踪产品走向,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产品销售终端信息。(——实际上,如上所言,不仅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不会无偿和生产企业分享流向,大型物流也一样)而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最终流向,特别是在医院市场的销售情况,往往是重要的市场分析参考数据。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透露,商务部也在起草全国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到限期统一出台全国药品编码,以获悉流通信息。药品的监管涉及多个部委,如果为了不同的监管目的,贴多个码,企业将难以承受。(——其实多贴一个条码,一般药品还是可以承受的,问题在于,众多挣扎于盈亏平衡点的廉价药可能真的会有问题,一个小小的条码很可能成为它们不可承受之重)他建议,部委之间应该事先协调好。

九州通技术总监谷春光也表示,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这些牵涉到商业机密,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监管,还需要很多细则的规划。 (——关键在于国家将这些信息采集走之后,如何确保信息不被随意透露!!!我们从之前的研发乱像可以猜测,信息保密是一件比较难实现的事情)

 

注:蓝色文字是杨昌顺在记者发文之后的补充。

 

原文地址:http://gcontent.oeeee.com/1/71/1714726c817af504/Blog/382/f63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