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吃


乱抛腐蚀性液体事件的前一天,我在旺角同一个地点徘徊,要是迟一日去,可能被扔下来的毒汤淋满一身也说不定,好彩,好彩。
去那里,是考察年轻人吃些什么东西,在登打士街有几间糖水铺,大排长龙,借国内人语,「很火」。
最犀利那档叫「贡茶」,只有一个一百多呎的铺位,商品当然不能在铺里做,另有工厂。我看到工作人员把一大桶一大桶的糖水用车子运来,一天卖一两千杯,绝对没有问题。
这一再证明我的理论是对的:香港人到了台湾,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小吃,大餐厅反而少人光顾,它实在有特色,而且适合香港人的口味,不必花时间来习惯。
但香港年轻人认为老土的本地食物,也是永恒。像旁边的「佳记」和「真美味」,一串串的烧卖、鱼蛋、鱿鱼和大肠,皆受欢迎。还卖臭豆腐,虽然没有从前那么臭,但气味已是个招牌,吸引不少年轻客。他们吃这种老土的东西,也会上瘾。不,不应该说老土,而是好吃。
走过条街,有卖台 面米线的,用纸盒盛着,一碗碗舀起了就卖,一天也能有上千碗的生意可做。看见这家人一「火」,相同的又开了一间。香港人脑筋动得快,原来那家即刻转型,卖炸鸡块去,炸鸡块没什么大道理,肯德基也有得卖,但一加了台湾做法的名堂,又卖个满钵。
附近更有卖台湾凉 面的,用透明塑料袋装着,另有一袋袋的配料,档口摆满各种酱料,辣椒、蒜茸、芝麻等任添,顾客不少。
但这些所谓流行小食的东西,很快地被淘汰,客人一生厌就一个个离去,是必然的现象。
要做得长远,应该引进台湾正统的鱿鱼、米糕、肉圆、五香糉、虾卷和担仔 面等等,它们都经得起时间考验。更应该开的是福建菜馆,它是台湾菜的老祖宗,香港人一定会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