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与中国足球8大相似



身穿便装的80后、90后优秀评剧青年演员

    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在南非拉开战幕。比赛如火如荼,人们都在关注着绿茵场的一举一动,全世界一起随足球心跳!在任何行业,足球似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前不久在一次电影论坛上,冯小刚再“放炮”,借世界杯之火热,称中国电影好似中国足球,其意味深长。这次世界杯没有中国足球,说起中国足球和我们的评剧事业也有几分相似。

    1、说起来都一肚子气。

    我不是铁杆的足球迷,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耳边始终听到一种声音,那就是对中国足球的羞辱和谩骂。这说明什么呢?不是球迷们素质低,实在是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试问一下,哪个中国人不希望中国的足球好起来呢?可是它偏偏不争气。所以总是招来漫天的口水就不足为奇了。

    和中国足球一样,人们一谈到今天的评剧市场环境就气不打一处来。保守的戏迷看不惯今天的演员,更看不惯今天的演出创新,然而评剧工作者又不得不为评剧的发展寻求创新之路而不断摸索。总之,很少听到让评剧看到未来希望的信息。

    2、骂它是因为爱它、离不开它。

    中国足球和中国评剧尽管遭受着各种非议,然而中国人还是离不开他们。国际巨星近日就说,自己并不喜欢足球,但是如果中国足球能够冲进世界杯,自己也是非常愿意看的,尽管中国足球很臭。和大多数球迷一样,口中一面说中国足球臭,一面又不能不看不关注他们。

    评剧亦是如此,尽管戏迷们一面骂着演员,一面又在四处寻找评剧的声音。因为他们需要评剧,需要评剧就离不开自己骂的人。所以总是上演这种奇怪的一幕幕。

    哪个中国人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球队好,不希望自己的评剧好?这一切皆因一句话,恨铁不成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球场里就出现了最奇怪的现象:球迷们高呼着“假球”骂着老娘,也不离开球场。一些戏迷在评剧剧场里骂着一些演员,却又舍不得离开。

    3、都拥有大量铁杆粉丝。

    说归说,中国的足球迷还是相当庞大的,特别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球迷更显得到处都是了。而评剧一样,尽管目前遭受着尴尬的处境,然而戏迷群众基础还是相当雄厚的。这与评剧曾经的辉煌离不开,评剧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评剧本身的魅力更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4、推卸不景气责任像踢球。

    评剧从曾经的第二大剧种落伍了,从央视戏曲频道就能看出,它已经远远落后于越剧、豫剧了,甚至在黄梅戏之后。多少人都把责任推给现如今的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似乎都有道理,但从来没有从自身找原因的。不管是权力部门还是、专家学者,甚至包括戏迷自身,都不应该把这个责任像球一样踢过来踢过去。评剧是不景气,深受多种文艺形式挤压,然而也有不少地方戏剧种在兴起,更有一些民营评剧团逆势发展起来,可一些备受瞩目的评剧院团屡屡让我们失望。

    5、高关注下不争气不如取消。

    中国男足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但薪水却水涨船高,男足们用的是十万以上的LV旅行包、一扣就是几千块钱的Gucci帽子,许多人希望给他们征收99.9%的暴利税!也有人甚至强烈建议取消中国国家足球队!

    评剧虽然真的跟暴利毫不沾边,因为这是我在写房产文章时与高暴利相结合来着。但是评剧如此大的关注度特别是评剧戏迷极高的热情和期望让他们一次次失望,他们恨不得会发出偏激的观点,不作为不如取消解散评剧院团吧!

    6、市场化与管理体制严重不符。

    足球行业是从引进足球俱乐部经营体制开始,从原来完全有国家承担计划管理体制走上了市场化运做的道路。评剧的文化市场也正处在一个从国有体制转变为市场机制的过渡期。所以致使一些大的院团因失望和绝望,积极性不高。转企是必然趋势,但是评剧如果转企不成功,那评剧就真的完了。

    7、严重脱离了群众。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中,以“第一运动”为职业的球员已少于专业打高尔夫或斯诺克等“贵族运动”的人。

    评剧也渐渐的脱离了劳苦大众。评剧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多表现生活化的人物和故事。如果都想往宫廷靠,往军事上站,往故作高雅和深沉上贴,那么评剧就真的远离了老百姓们。毕竟评剧不是京剧。

    8、出路很难找到。

    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解救。尽管各评剧院团都在不断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和创新,许多都在努力积极争取新的年轻观众,然而评剧市场仍然是不温不火,难以将评剧大众性的特点融入到大众当中。

 

 





以上是80后、90后担纲主演的传统评剧《无双传》排练场

下面是他们首演剧照,便装的他们和化妆后的他们你能一一对号入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