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举行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建议增加广州市营电视频道的普通话节目,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成的人反对该提议,同时也引发出粤语存废的激烈讨论。
一个月后的7月5日,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纪有光正式向广州市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当中包括将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主要适用普通话广播,或者在两者的主要时段使用普通话广播。很快,这项提案引起了广州市各界的强烈反对,激起了一片批评声。面对近9成的市民反对,提案者纪有光表示,要“引导”。
媒体报道指出,由于长期的推普教育,很多小孩已经不会说粤语了。7月中旬,有市民发现明代名将袁崇焕在东莞石碣故乡纪念园的粤语口头禅铭牌被当地文化部门凿走。原来的金色铭牌上刻有袁打仗时的口头禅“掉那妈!顶硬上!”这次事件将“粤语存废”的讨论演化为“粤语保卫战”。
虽然广州市委副书记后来向媒体表示,粤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从未有想过“废除粤语”、“弱化粤语”。随着讨论的进一步发展,事态已经扩散至港澳地区,甚至加拿大澳洲等地。民众的抗议声也不绝于耳。7月25日,一批市民集聚广州地铁江南西站A出口表示支持粤语。
对粤语存废的争论到现在也未平息,事实上,之前也有过“捍卫”的讨论。去年年底,广州电视台开播普通话频道也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更早还可以追溯到2007年。
2007年初,据新快报的报道,“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这些北方方言如今也在不少广州报纸上露脸了。这一现象引起了部分广州人的不满:“广州地盘,广州话话事!妹仔怎么大过主人婆?”北方方言充斥广州报纸引发本地网友的抗议,这可以看作是广州网友“保护粤语”的一种早期行动。
那,粤语究竟怎么了?
在讨论粤语之前,我们要先明晰一个概念,方言。方言是地方语言的简称,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的某种通用语言,比如粤港澳地区通用语言是粤语,粤东梅州和福建西部一些地区通用语言是客家话,粤东潮汕地区通用语言是潮汕语。其实我们所能知道的所谓语言,其实都是方言。我们国家面积广阔,且族群复杂,往往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但城南城北的人都无法交流。那怎么办?这个时候需要有通用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的通用性语言就是普通话。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用的官方语言,标准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也就说是,普通话原来不过是地方语言,后来经过国家力量升级为官方语言。于是某些地方的方言成了国家强行普及的通用性语言,而其他方言真的是成了地方性的语言,逐渐,“方言”这个概念也成了边缘性的语言。在这个层面上,“方言”就是一个带有政治含义的概念。
为了交流沟通的必要,要有通用语言,要统一度量衡,这都是情理之中,也是必要的。但是与度量衡不一样的是,方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粤语存废之争,其实归根到底文化问题,细化后就是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否问题。那,依靠国家力量推及普通话的时候,没有对地方文化进行适当的保护,才是我们在这场“保粤”之争之中更应该去反思的问题。可惜的是,数十年的推普中,国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个问题,方言也是地方文化遗产,这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尊重。
广州人所恐惧的是,广州粤语会不会在推普的洪水之势下,像广西粤语一样“沦陷”?据媒体报道,南中国边陲的南宁,那里的人们原本也是说粤语的,但由于国家行政的强势介入,如今只剩下不过3成的能说粤语,而且还主要是老人,80年后出生的几乎不会。南宁不是唯一,城市也不是唯一,全国上下很多地方均有此类似现象。乡下地区80年以后出生的几代人,能流利说本土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广州人对地方文化传承产生的担忧。
广州是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很快就要突破1500万,且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接近1:1。事实上,这座城市的主流人群越来越多是新移民,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对广州社会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外来人口的冲击,以及广州在目前中国发展规划中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使得广州本地人能引以为傲的优越感逐渐丧失。这种优越感的消失,不仅是文化上,更有是生存、发展层面的。大家都知道,广州市民的包容心态全国首屈一指,不论你是北方人,还是海外的,都欢迎你来广州发展,同时还欢迎你讲粤语。包容的同时却不太愿意主动吸收外来文化,或者融入外来文化,这就是狭隘的一面。这表现在,很多市民依然将粤语作为一种群体的认同标签。这是广州人文化优越感式微产生的担忧。
不仅是方言,还有其他有特色的建筑,也是地方文化的表征。最近几年的发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有地方文化象征的建筑湮灭于推土机轰鸣的城市化建设潮流中,人们在赞叹统一模式的现代玻璃幕墙高楼时,同时也在感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广州也不能例外。这几年街头巷尾的老街老店一个一个消失,骑楼、东山小洋楼也在毁灭的行列之中,引发起广州市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视。这是广州人对国家主推城市化建设毁灭地方文化产生的担忧。
总结起来,这就是保护粤语行动下的深层次原因,文化焦虑。这次政协提案,触动了广州文化焦虑症最敏感的神经,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要保护粤语?粤语不是老弱病残,何来保护一说?粤语作为粤港澳的主要通用性语言,在全国的方言里属于比较强势的,甚至在华人世界里也有很广泛的使用。据统计,全球使用粤语的人数是在6000万到1.3亿之间。再说,在正常竞争的情况下,文化需要圈养起来才能保存下去的话,也意味着它跟这个世界不太合拍。所以,正常情况下,文化是不需要刻意进行保护。